游戏干预,开启自闭幼儿的“心灵之窗”
——浅谈自闭幼儿游戏干预的探索实践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邵冰青
【摘要】自闭症儿童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多发生于幼儿期,这类孩子存在明显的社交,沟通障碍,会做出异常的行为。游戏本身有其固有的教育功能,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认识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自闭症幼儿幼儿干预的优势、游戏干预的原则,探讨了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游戏干预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自闭症幼儿、游戏干预、实施途径
自闭症儿童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多发生于幼儿期,这类孩子存在明显的社交、沟通障碍,不能与同伴共同成长。不过,自闭幼儿首先是幼儿,其次才是有特需教育需要的幼儿。幼儿天性爱玩,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玩法。通过游戏干预可以引导孤独症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慢慢使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逐渐唤醒他们的自我治愈的潜能。幼儿园通过游戏干预,可以营造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环境,探索融合教育促进普特幼儿双赢的教育新模式。
一、自闭症幼儿游戏干预的优势分析
1.游戏干预可以增加自闭症幼儿的愉悦体验。
游戏干预,是以游戏材料或游戏情境为媒介,让幼儿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情感、参加活动,并从中自我解除封闭行为和刻板认识的一种干预方法。游戏是一种自主、自由、愉悦的活动,在游戏情境中,幼儿精神上是放松的,心理上是感到安全的,感官上是富有趣味性的,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激发自闭幼儿参与的兴趣,从而获得愉悦的心情,逐步矫正对外界的防御心理。
2.游戏干预可以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自尊自信。
在游戏干预的过程中,老师在旁边只是给与一定的建议或鼓励,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游戏活动的形式、玩具材料和玩伴,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功感,让自闭症儿童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游戏中同伴和老师的鼓励也增强了自闭症儿童自尊和自信。
3.游戏干预可以诊断自闭症幼儿的问题所在。
自闭症幼儿往往不善于与老师交流,老师也难以了解自闭症幼儿内心世界。游戏干预运用游戏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教师较易了解自闭症幼儿问题的焦点所在,辅助其他诊断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及原因,弥补了自闭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以利于适时地引导他们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4.游戏干预可以促进自闭症幼儿的社会交往。
自闭症幼儿往往缺乏社会交往的意愿,有趣的游戏吸引他们与人合作,促进他们融入同伴团体,发展自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及调控能力;游戏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变化,也能帮助自闭症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来自同伴温暖的关怀,也有助于增加他们与同伴互动的意愿。
二、自闭症幼儿游戏干预的基本原则
1.趋利避害原则。
对自闭症幼儿干预的趋利避害是指帮助、鼓励他们敞开心扉、乐于表达、积极交往,减少他们自我封闭、不言不语、孤独冷漠的行为意识。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学会其缺乏基本技能,比如,社交沟通能力及学习娱乐的能力,要持之以恒地、循序渐进地转化他们的闭锁心理和问题行为。
2.切合实际原则。
游戏干预既要符合班里正常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发展水平,符合绝大部分儿童当下的兴趣,也要依据自闭症幼儿的个体差异,强调个体及集体的融合,搭建儿童共同成长的平台,这是对自闭症幼儿实施干预的前提。
3.共同参与原则。
自闭症幼儿的游戏不是自顾自一个人玩的游戏,而应该是有同伴、教师或家长多方参与的,互动性强的游戏。通过共同参与,孩子可以学会很多其他重要的技能,包括如何: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回的互动,视线在物件和成人之间来回变换等。同伴、教师或家长的有效参与使游戏变得更有价值,他人的参与程度和互动频次也是影响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自闭症幼儿游戏干预的实施途径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让自闭症幼儿与正常发展的幼儿在更优的游戏化环境、更佳的游戏时空、更和谐的人际交往等中学习共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努力,让自闭症幼儿呈现鲜活的、健康的生长样态。
(一)化零为整,打造“1+N”型的游戏环境
整合与拓展有效资源,积极创设悦纳、互助、乐享的融合游戏氛围,营造全方位的融合教育支持环境,充分发挥区域游戏个别化教育的优势,投放层次性强的学习与游戏材料,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更多的能力提升,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1室:指融合资源教室。融合资源教室是推进特殊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指在幼儿园中设立专门的教室,存放为特需儿童服务的器材、档案、教玩具、康复训练器具,以便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家长咨询、个案评估,为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资源室里应包括蒙氏操作区、感统训练区、心理沙盘区、情绪发泄区、语言训练区、社交互动区、个别化活动区、办公接待区等区域。利用资源教室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与训练等,能有效地促进自闭症幼儿能力的发展。
N区:指班级活动区、户外游戏区以及专用功能区。
班级活动区: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兴趣和需要,把教室划分为若干区域,如生活区、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有计划有目的的投放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区域并在活动区中与材料、环境、同伴充分互动,从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在同一个区域中,普通幼儿及自闭症幼儿可以共同接受视觉、听觉、嗅觉等多通道的刺激,从而达到多感官、多感觉的训练效果。
户外游戏区:从户外环境出发,为自闭症幼儿创设适合他们的游戏空间,减少牵绊其步伐的“障碍”。如在大型运动器具的基础上,添置了小型的滑梯,在硬质地上增设了扶手、厚软垫。
专用功能区:开设生活类专用室,如宝贝厨房、电影院;创意类专用室,如建构室,美工坊等,支持普通幼儿与特需儿童思维和经验的拓展。
(二)关注需求,开发个性定制的游戏内容
充分发挥幼儿园游戏的有效价值,将多类游戏运用在自闭症幼儿的干预中,开发智能,挖掘潜能,展示才能,以促进每个特殊儿童缺陷补偿与能力提升。
1.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激发孩子“玩”的兴趣和愿望,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为动作发展障碍的特需儿童提供安全、自由的体育锻炼支持环境。体育游戏的有效干预可以激发特需儿童的运动兴趣,在提升儿童身体素质的同时,对自闭症幼儿的社会交往与动作发展能力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会用玩具作为替代物来代表生活中的物体,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如爸爸、妈妈,从而了解真实的生活场景,习得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学会如何与周围人交流,在游戏的互动中逐渐掌握言语交流的技巧。
3.布偶戏剧。布偶剧的布偶类型丰富:如布偶家人组(爸爸、妈妈、娃娃)、动物布偶(温和类及凶猛类动物)以及昆虫布偶(如瓢虫、蜘蛛、蜜蜂)等。演布偶剧时,可以让儿童自由选择布偶,自己决定布偶剧的角色、场地和剧情,此时老师可以安静地观察,也可以参加到表演当中,随机地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根据儿童的安排进行角色表演。当演出结束后,老师与儿童一起讨论表演的故事。使用布偶剧,一方面可以让儿童在扮演的过程中将其日常生活表现出来,宣泄情绪、表达愿望,从中了解儿童的想法;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适度左右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对儿童进行引导,让儿童在游戏中建立起自我意识。
4.沙盘游戏。沙盘游戏疗法是以在沙子中开展游戏而得名,来访者在特定的沙箱中使用沙、水和沙具进行创作和自我表达。有研究表明,采用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幼儿进行干预,可改善自闭症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协作交往能力,使自闭症幼儿从之前勉强的简单答话,到之后的主动说话,从之前的破坏性举动以及失控情绪,到之后的共同完成沙盘作品。
5.益智游戏。益智游戏是依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游戏。认知障碍是自闭症幼儿的主要症状,采用该种游戏对提升这类特需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小组或集体游戏,加上老师的个别化指导可以促进认知障碍的特需儿童智力的发展。
(三)多方联动,探索温情融洽的实施策略
对自闭幼儿的游戏干预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在游戏中关注自闭症幼儿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品格塑造。
1.家庭参与性策略。形成家校合作机制,包括责任机制、沟通机制、组织机制和调解机制。在游戏干预的实践中,提供全程、跟踪的家园互助服务。幼儿园会定期邀请家长参与IEP的制定,参与亲子游戏活动与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与访谈,每一次评估结果和家长一一交流。
2.教师参与性策略。教师引导在游戏干预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采用一系列具体引导策略对儿童进行引导。一是,诱导进入游戏,主要方法是用食物或玩具进行诱导。二是,情感支持游戏,主要方法是“表扬鼓励”、“轻吻拥抱”和“体验成功”。三是,具体形象游戏,主要方法是教师自身成为认知“工具”,将抽象的情绪用形体动作使之形象化。
3.同伴参与性策略。班级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同伴的团结和帮助能给儿童强烈的潜在影响。自闭症幼儿与正常幼儿园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可以他们一起接受训练,共同参与游戏。可以采用“同伴指导,互相协作”的教育方式,成立“爱心伙伴”小组。当自闭症幼儿能够按照指令完成一个简单动作时,教师可以让同伴以翘大拇指说“你真棒”或鼓掌等方法表示鼓励。
总之,游戏干预作为一种综合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自闭症幼儿的游戏能力,改善自闭症幼儿的社交技能,提高自闭症幼儿与他人沟通质量,同时对自闭症幼儿的感知运动、认知发展、情绪调控、生活适应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游戏干预有效开启了自闭幼儿的“心灵之窗”,一个新鲜的世界在他们眼前扩展,他们身上某些原本封闭的通道被打开,期待他们和正常幼儿一样享受着教育的阳光雨露。
参考文献:
1.崔莉莉;让孤僻症幼儿融入游戏中[J];青春岁月;2013;0(21):306-307.
2.杨慧;浅析游戏中促进自闭症幼儿与同伴互动的策略——以大班自闭症幼儿程程的个案研究为例[J];早期教育;2021年18期
3.周念丽;自闭症幼儿融合保教的理论探索与鹰架构筑[J];幼儿教育;2005年Z2期
(此论文在参加“2022年常州市融合教育论文(案例)”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