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润童心 静待花开
——对自闭症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探索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颜静娟
【摘要】自闭症儿童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因为大多数的儿童同时兼具智力发展、言语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情绪发展障碍于一身。而这一障碍的儿童在幼儿园随班就读的孩子中所占比例最重。在幼儿园活动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由于自闭症儿童身的能力缺陷,他们在正常的游戏活动中没有办法获得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只有运用适当的游戏干预策略,才能利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确保所有幼儿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进行。我主要从角色游戏、戏剧表演和体育游戏入手,通过不同的游戏策略,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不断提高与同伴及他人的交往能力,促进其感觉统合的发。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角色游戏 戏剧表演 体育游戏
游戏是儿童最直接、自然的沟通媒介,同时也是表达自我情绪、想法和行动的工具。由于自闭症儿童大都表现出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对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过度热情,行为刻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促进其在语言表达、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感觉统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一、依托角色游戏推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发展
角色游戏是依据儿童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通过角色的扮演,模仿和想象来表现他们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通过参与角色游戏,可以使自闭症儿童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练习。但由于自闭症儿童一般都存在社会交往障碍的问题,所以,在真正的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他们也许会无法有效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可能会无缘无故进入其他孩子的游戏从而打乱游戏氛围和规则;他们可能会使用“尖叫”来阐述自己在游戏中激动的情绪……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正确参与到角色游戏活动中去,提高他们与人主动交往的能力,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并能慢慢地走向真正的社交?
1.设计适切游戏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和性质,因此,他们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事先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特征,设计游戏内容,而且游戏情节要简单明了,能让孩子参与进去。
小吴,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刚开始每次角色游戏时,班里其他孩子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他要么一个人,手里一直拿着一个面包模型,并且嘴里总是在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如果有人去干扰他,小吴就会出现尖叫或情绪紊乱的情况。如何让小吴能和同伴一起参与到角色游戏中呢?什么样的游戏适合他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情节:
幼儿(手拿一个鸡腿模型):我想要一块面包,我能和你交换么?
小吴:我愿意。(在这一过程中,小吴需要把手中的面包给幼儿,并把鸡腿拿过来。)
为了让小吴能主动把手中的“面包”给其他小朋友,我们先让平时与小吴关系不错的小伙伴与他进行一对一的游戏,老师在一旁不断地引导,让小吴在交换的过程中学会说“我愿意”,并知道怎样与别人进行交换物品。其实,这也是一种初步的社交。等小吴熟悉了这一过程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物品,边说边做。慢慢地,我们会放手,让小吴独自与同伴进行物品的互换,甚至小吴也能进行物品的买卖。
2.建立游戏规则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特征,经常会在游戏中打破规则,可是在角色游戏中有很多规则需要遵守的,所以,必须在游戏开始前先让自闭症儿童知道他要遵守的相应的规则,不断的给他强化规则意识,等到他他接受后再引导其体验游戏。
小吴能与同伴一起参与到角色游戏中去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每次游戏时,他总是无视排队,轮换,想干嘛就干嘛。所以,我们先从简单的规则——轮换进行引导。我们设计了玩轮换投篮游戏时,这虽然是一个体育游戏,但是通过这个游戏,小吴知道了轮换的意思。刚开始,小吴只顾自己玩篮球,这时我就走到孩子的视线内,告诉他: “轮到我了。”说这句话的同时做了一个手势 ,提醒小吴进行轮换;当轮到小吴的时候,我一边叫着他的名字,一边做手势指着他说:“轮到你了”。当我完成后,我没有急着把球递给孩子,而是等着他发出请求,如果几秒后还没有反应再给他,并大声说:“轮到你了!”当小吴完成后,我会安静观察孩子,看他是否主动把球给我,如果不轮换我再提醒他,慢慢地,小吴在这游戏中学会轮换应遵守的规则。并且在角色游戏时也懂得了轮换。
3.融入现实社交
除了模拟的角色游戏,我们还要注重与现实社会交往的结合,让孩子通过角色游戏,进行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模仿,从角色游戏逐步走向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
为了让自闭症儿童从游戏走进生活,我就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交往的机会——请他到隔壁班级借个东西。在创设这个活动前,我先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先从孩子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开始,从班级同伴那借一样物品,在这过程中学会借东西要说的一些词语:“请问”、“谢谢”等,然后逐渐过渡到隔壁班级、老师,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会与相关的老师做好沟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跟在他的后面,看他是否能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时,我们会及时引导他,这样一次,两次,三次……慢慢过渡到独立完成。通过这样与现实社交的结合,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开始真正的主动社交。
二、通过戏剧表演强化自闭症儿童形成正向情绪行为
戏剧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表演方式,幼儿园戏剧表演可以将舞蹈、歌唱和音乐游
戏融入进去。通过戏剧表演,能将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很多目标和表演的内容巧结合在一起,而自闭症儿童在参与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在促进其认知能力、感觉运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的同时强化自闭症儿童形成正向情绪行为。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表情呈现比较单一,说话时的语音比较木讷,肢体不灵活。所以,我们在戏剧表演中安排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时应该安排语言少一些或者没有语言,动作简单而且容易掌握,表演时走得路线短一些或者固定好位置,面部表情比较单一的角色。其实只要角色安排得合适,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1.改编故事角色,提供表演支架。
由于自闭症儿童所表演的角色是要他们熟悉的动物,因此,我选择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一故事,并把故事中“袋鼠”这一角色换成了“小兔”。袋鼠,孩子可能只在电视里见过,对其没有直接的接触,而小兔却不同,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动物了,而且小兔最基本的运动特征是“跳”,这是一个粗大动作的表现,这是我为小吴特意设计改编的角色,适合自闭症幼儿表演。
2.强化角色讲解,加强个别指导。
自闭症幼儿接受能力较弱,在游戏前,我反复对小吴讲解角色,通过儿歌《小白兔白又白》、故事《小兔拔萝卜》,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在晨间活动时,利用游戏“小兔跳圈”等形式加强对他的动作反复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让他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双脚并拢向前跳”的技能。
3.介入表演角色,师幼共同演绎。
在这个剧目中,小吴扮演的是一只小白兔,他没有台词,只有一个动作——和同伴高兴地跳上场并跳着摘下一个苹果。可是开始的时候,轮到他上场的时候,他不是路线不对,与同伴走散,就是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眼睛总是看着舞台上方的灯。为了让他熟悉路线,知道站位,于是,我拉着小吴,一起跳上舞蹈,找到位置。一遍遍地示范给他看,一遍遍带领着他上场,经过不断地强化练习,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能开心地跳着摘下了苹果。
4.同伴示范指导,协助技能掌握。
为了让小吴的角色扮演更加形象生动,增强孩子之间表演时合作的默契,我设计了“兔子演员圈”这个游戏,就是请兔子的扮演者围成一个圈,在地上放一个大的呼啦圈,等音乐响起时,小吴就和大家一起踩着音乐的节奏在围着呼啦圈顺势针跳跃,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就摆出相应的造型停止不动。一开始,小吴没有掌握游戏技巧,不能掌握音乐节奏,不能定住。可是,在同伴的带领下,经过不断的游戏,通过模仿、互助式、游戏化的表演,小吴终于掌握了游戏规则和游戏技能。在同伴的带领下,小吴不仅向同伴学习了表演的技巧,并且提升了他表演的参与度。我还利用自闭症儿童有一定的视觉记忆优势这一特点,把小兔这组幼儿表演的情节录制下来让小吴带回家,让家长在家指导小吴观看同伴的录像示范在家练习,让他通过观看录像学习其扮演角色的技能。通过努力,在汇报演出中,小吴扮演的兔子非常到位,一“跳”一“步”,步步到位,到了指定位置后,也能用平视的目光看着观众,得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戏剧表演,小吴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借助体育游戏促进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运动类的游戏,它是由动作技能、情境、规则等组成的一种游戏,有一定的规则,并且有清晰的结果。它更容易激发自闭症儿童“玩”的兴趣和愿望。而自闭症儿童一般都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特征,通过体育游戏的,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调节能力。
我们根据自闭症儿童对周边的人物不感兴趣的特点,设计了指令跑的游戏,让小吴听到指令后作出快速的反应并跑向终点。刚开始,指令发出,小吴总是站在原地不动,一位同伴就拉着他一起向前跑,然后告诉他哪里是终点,跑到终点后就要返回跑。一遍一遍,在同伴的引导下,小吴慢慢地掌握了这一游戏的规则。这时,同伴“隐藏”起来,退后,让小吴自己游戏。慢慢地,小吴掌握了游戏规则,并能独立参与到游戏中去。
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感受、需求和希望提供了有效途径。不同类型的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能力促进作用各不相同。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探索,多研究,多思考,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个体需求,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利用一切有效资源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念丽.自闭症幼儿的社会认知——理论、实验及干预[M].教育出版社,2006.
[2]荫山英顺.自闭症儿童的精神统合疗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No1:81-94.
[3]毛颖梅,等.应用游戏治疗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09).
[4]黄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J].现代特殊教育,2008(03):35-36.
[5]刘昊.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教学[M].华夏出版社.2018.
[6]查尔斯·谢弗,唐娜·卡吉洛西.游戏的力量——58种经典儿童游戏治疗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此论文在参加“2022年常州市融合教育论文(案例)”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