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音乐表演 班级:大一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2年9月8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区域游戏开始了,班里的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了。而小吴却在教室里“瞎逛”,突然走廊上传了表演的音乐声,小吴闻声而去,跟着音乐节奏拍起了手,眼睛一直盯着表演区里的小朋友。这时,我示意戴漪意把小吴带进去一起表演。进入表演队伍,小吴表演得更加起劲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分析思考一】
小吴对于音乐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虽然他不能与伙伴们正常交流,不能像伙伴们一样在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可是,只要一听到音乐,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节奏拍起手来,每次同伴在表演,他都会露出羡慕的眼神。作为教师,要及时关注到他的闪光点,借助同伴的力量,鼓励他勇于展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让其他孩子看到他的长处,慢慢接受他。
观察时间:2022年9月15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孩子们正在听着音乐练习新的早操,只有小吴一个人站在前面跟着音乐拍手,却不做任何动作。当音乐到换队形的时候,只听到小吴大声地说:“快,变成四个圆。”我诧异了,他怎么知道要在这个时候变队形?班上的老师说小吴的节奏感特强,一般一首音乐只要听两到三遍,就能记住。
【分析思考二】
自闭症儿童虽然多伴有学习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但也因“代偿作用”的存在,保留了较敏感的音乐感知力。在此时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改善他们身心发育的缺陷,促进肢体的协调发育,而且能够疏导自闭症儿童情感的宣泄,是重要教育手段。
观察时间:2022年9月22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融合资源教室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33 22 11 5/11 51 33 2……”有节奏的音乐响起,小吴能很快的进入状态了,随着音乐活动不断的深入,小吴开始和老师互动了,他和着老师的节奏跟着学打节拍了,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了……
【分析思考三】
自闭症儿童对他人的指令无反应,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很少注意他人,甚至根本就不去关注他人,对语言的反应少至没有反应,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音乐的情有独钟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唯有当音乐响起,他们的注意力会立刻注意过来,当音乐响起他们会安静下来,当音乐响起他们的情绪得到缓解……,音乐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音乐似乎是自闭症儿童智慧的亮点,在音乐的启发下,他们学习东西更容易些。
【回应策略】
(一)让音乐课堂充满魔力
音乐是自闭症儿童能接受的安全而多元的感观刺激,这可以协助他们加强专注力和记忆力,而这些都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把音乐课堂变得有魔力,吸引孩子的一切感官;还可以准备“百宝箱”,给孩子一些惊喜和发现,赢得了这个好的开始,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地进行后面的音乐活动。
(二)运用奥尔夫节奏练习促进语言发展
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就是语言。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上存在严重的障碍和缺陷,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优势:节奏感强。语言是有节奏的,将语言和节奏相结合,成为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听、唱、奏、动的综合教学,所以我将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到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中,让他们口、眼、手、腿、脚全面地动起来,在科学的节奏训练中发展语言。
(三)在歌唱训练中与学生“对话”
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确实需要很多的重复练习,音乐内蕴藏着重复的结构,这些重复的音乐结构很自然地给予自闭症儿童“预知”的感觉。如何在歌唱训练中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建立起师生间一种很自然、很流畅的“对话”桥梁。学会唱几首歌,对自闭症儿童来说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他们有着超强的音乐自学能力,况且现在的校园广播、网络传媒都是很好的“老师”,这就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针对自闭症儿童,教师可以把歌唱训练作为很好的沟通手段,寻找与孩子能够交流的契机,适时在歌唱中与孩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