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照亮“星星的孩子”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颜静娟
【摘要】戏剧表演究竟对特殊儿童群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借助戏剧表演的优势对自闭症儿童展开有效的教育活动?如何让戏剧表演的开展能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能够善待每一位不一样的灵魂,能够更多的帮助那些“星星的孩子”。
【关键词】戏剧表演 自闭症 干预
自闭症是以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缺乏基本的情感感知和社交技能,这一直被认为是自闭症最核心的障碍。
而戏剧表演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表演活动。戏剧表演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戏剧表演可以将歌唱、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注入其中,将自闭症儿童干预的各项目标和表演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孩子在参与戏剧表演活动时,其语言、认知、感觉运动和社会性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我积极尝试利用戏剧表演的教学手段,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行为干预。
幼儿情况:小秦,6岁,不喜欢人抱,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经常无目的的活动,坐不住,喜欢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目光不与他人对视甚至回避他人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总是不自觉的摆动手。每天上午在幼儿园学习游戏,下午去专业机构进行一对一训练。于是,我们只能运用每天仅有的上午短暂的时间,对他进行表演的练习,争取让他上台与同伴一起表演。
一、精心选择内容,为幼儿戏剧表演提供素材基础。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所以在戏剧表演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为了能让小秦参与到学期末的表演中,在学期初我就开始针对性的进行剧本的筛选。结合班级幼儿的表演能力及小秦的特点,我选择了《爱吃苹果的鼠小弟》,并对这一剧本进行的修改,之所以选择这一剧本,我主要从以下因素考虑:
1.《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情节简单,绘本中的动物特征明显,表情动作夸张,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尤其是故事的主人公“可爱的鼠小弟”在模仿各种动物摘苹果的动作上十分幽默、有趣,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模仿,与幼儿天性相同。
2.故事中角色较丰富,表演成分比较夸张,可以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同伴带着小秦一起进行表演。因此,选择这个剧本,并没有顾此失彼。
3.选择适合小秦的同伴。由于小秦的特殊性,刚开始没有人愿意和小秦一组,为了让幼儿接受小秦,我把小秦轮流安排在每一小组,让幼儿近距离的接触小秦,感受小秦的优点;其次,我会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了解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的行为值得称赞;慢慢的,愿意和小秦共同表演同意角色的幼儿从无到一个,两个……相信,自愿组队的效果肯定比强迫的效果好。
二、加强角色指导,为幼儿戏剧表演搭建展示平台。
自闭症儿童是缺乏对他人的行事方式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对于他人的指令大都不会做出反应,不愿与人形成对视,对于人脸和面部表情无法进行有效识别。他们活在自己构想的世界中不愿出来,完全按照自己的行事方式和处世规则来生活。别人也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隔离掉了外界的一切事物,难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很难区分自己以及他人在这个社会所应承担的角色。因此,在这次戏剧排练时,我从教师、同伴、家长三方面入手,三管齐下,帮助小秦站上表演舞台。
(一)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角色体现。
教师作为孩子的指导者,在这场特殊的戏剧表演中扮演着怎样的成分呢?
1.改编故事角色,辅助表演。
考虑到自闭症幼儿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因此,我把故事中“袋鼠”这一角色换成了“小兔”。袋鼠,孩子可能只在电视里见过,对其没有直接的接触,而小兔却不同,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动物了,而且小兔最基本的运动特征是“跳”,这是一个粗大动作的表现,这是我为小秦特意设计改编的角色,适合自闭症幼儿表演。
2.反复讲解角色,加强指导。
自闭症幼儿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在游戏前,我反复对小秦讲解角色,通过儿歌《小白兔白又白》、故事《小兔拔萝卜》,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在晨间活动时,利用游戏“小兔跳圈”等形式加强对他的动作反复指导,让他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双脚并拢跳”的技能。
3.介入表演角色,带领演绎。
在这个剧目中,小秦扮演的是一只小白兔,他没有台词,只有一个动作——和同伴高兴地跳上场并跳着摘下一个苹果。可是,刚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不是很快地走到台上,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就是路线不对,与同伴走散。为了让小秦熟悉路线,知道站位,于是,我拉着小秦,一起跳上舞蹈,找到位置。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一遍遍带领着他上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能开心地跳着摘下了苹果。
(二)同伴作为合作者,帮助幼儿的角色扮演。
同伴的作用是为孤独症儿童示范恰当的社会互动技能、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方法以及适合该年龄段的社会性适应功能,为此,需要为自闭症儿童安排发展正常的同伴进行培训。
1.同伴示范——利用“角色圈”游戏,掌握角色形象
为了让小秦的角色扮演更加形象生动,并同时增加孩子之间的合作性与默契,我设计了游戏“兔子角色圈”,即请扮演兔子的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播放音乐,小秦和大家一起跟音乐节奏在规定的路线上跳跃,当音乐停止时,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并定住不动,刚开始,小秦没有掌握游戏技巧,不能掌握音乐节奏,不能站住。可是,经过反复的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下,通过模仿、互助式、游戏化的表演,帮助小秦向同伴学习了表演的经验,并且提升了其表演的参与度,提供了其表现的机会。
2.同伴指导——利用视觉记忆优势,领悟角色形象
由于自闭症儿童有一定的视觉记忆优势,利用这一特点,我把小兔这组幼儿表演的情节录制下来,让小秦观看同伴的录像示范在家练习。由于录像以视觉刺激为主,没有其他刺激干扰,所以小秦可以对录像表现出较长久的注意,他通过观看录像习得其扮演角色的技能。
(三)家长作为陪伴者,协助幼儿的角色演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同时也最了解自己的子女,而家庭也是儿童最初的成长场所。在这次排练的过程中,小秦的父母也付出了许多。
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他们回家后每天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讲解有关兔子的故事,让小秦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对小兔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与小秦一起练习。晚饭后,他们就陪同小秦一起观看录像视频,练习角色表演。他们正在家里创设了表演场景,规划了上场路线,每天20分钟的全家总动员,由于家长的爱心和耐心,使得小秦表演技巧有了进步。
最后,由于自闭症儿童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所以要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判断能力,因此,小秦的爸妈每天都会给小秦布置一些任务(与跳跃有关的动作练习),让他尽量独立完成。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得小秦的双脚并拢跳跃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在学期末汇报演出中,小秦扮演的兔子非常到位,一“跳”一“步”,步步到位,到了指定位置后,也能用平视的目光看着观众,得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三、关注行为评价,为幼儿戏剧表演提供有效支持。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表演不是正常儿童的专利,而且通过这个表演,小秦的性格比以前变得开朗了,与家长、同伴、教师的对话能力增强了许多,在表达自己情感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情感态度 | 学习能力 | 交往能力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目光游移不定,很少正视老师和同伴 | 开始懂得关注老师和同伴的行踪 | 无目的活动 | 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能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和同伴合作玩戏剧游戏 | 不喜欢与人打招呼 | 打招呼有回应,甚至有时主动打招呼 |
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 | 老师和同伴提醒后能够停止 | 课堂上分心和多动 | 基本能做到不随意走动,学习等待轮流游戏 | 不喜欢说话 | 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家里的宠物) |
戏剧表演干预前后小秦的变化
鉴于小秦的个案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边缘儿童最大的问题是行为习惯影响了学习和集体生活。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缺陷可能是因为没有适合他们兴趣的活动动机,所以不能唤起其高度的注意。一旦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其缺陷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结合小秦的干预经验,我觉得在幼儿园发现这类的孩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我们要做到关爱特殊儿童,不能排斥或无视特殊儿童。教师给孩子建立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对孩子的行为纠正有很大的帮助。
2.注意观察和分析特殊儿童的行为,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和孩子谈话时,声音要平和,要和孩子同一高度的视线。平时玩游戏或在室内也要控制音乐的音量和游戏的节奏,太强劲的音乐不适合孩子。
3.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戏剧表演的方式的确帮助了孩子,孩子积极参与游戏中,在游戏中没有压力、愿意表现自己,通过人偶对话和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幼儿慢慢接受同伴,从中感受快乐,最终就会走出自己的世界!
4.要和家长保持沟通交流。教育需要达成共识,家园相互配合做好引导和干预工作,效果会更显著。
总而言之,自闭症儿童在戏剧表演的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对不同戏剧环境的认知能力,这种创造性的戏剧表演,一定会大大促进孩子的心智和身体的健康发展,反之,这种戏剧表演的广泛应用,也会大大促进创造性戏剧的发展和提高,这对自闭症儿童和戏剧表演而言,都是互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国外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应用[J].孙丽君,冯辉,扬世昌.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5期
[2]听觉统和训练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评估[J].张改巧,龚群等.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04)
[3]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戏剧特色教学的实践[J].叶秀兰.新课程(下).2013(08)
[4]《幼儿文学》“教什么”与“怎样教”——以《幼儿戏剧的特点》教学为例[J].王维群.考试周刊.2012年88期
[5]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索[J].徐美娥.学前教育研究.2015(02)
(此论文在2021年常州市融合教育论文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