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园本研修路径 共绘融合教育蓝图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刘霞
【摘要】园本研修是幼儿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更是融合资源中心提高融合教育教科研质量的助推器,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园作为学前融合教育基地,能以问题诊断为切入点、关注需求为着力点、多元联动为生长点,积极探寻园本研修的有效路径,帮助教师解决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需求,在不断提升教师融合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时真正有效地支持与促进普特融合幼儿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融合教育 园本研修 特需儿童 教师
教育是让人成长的行动,在当前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形势下, 我园秉承“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全纳理念,以“秉承天性、博爱化人”的办园思想托起了每个“星星儿”的梦想。我园作为“常州市首批优质融合资源中心”,近三年来,园所能始终基于园所融合教育实际现状,紧扣幼儿发展需求,积极探寻“普特融合教育”的园本研修路径,通过构建新型教研队
伍,创新教研工作机制,提升教研活动成效,努力挖掘教师的自身潜质,不断激活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培养了一支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及团队精神的融合教育教师队伍。
一、以问题诊断为切入点,萌发融合教育智慧
我园教师均毕业于各个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虽然设有特殊教
育的相关课程,但所学内容与篇幅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待他们步入幼儿园开启自身的职业生涯后,接触的特殊幼儿数量并不多,解决班级中特需儿童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显得较为薄弱。基于此现状,我园在踏上融合教育研修之路的第一步则是完善融合教育教研组织,建构教研网络,践行“真”研究,探寻“真”困惑。研究始于问题,明确问题是开展有效教研的首要环节,我们鼓励教师勇于和问题对话,在查找与筛选、设计与架构、分解与呈现“真”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在这短短三年里,我园围绕融合教育方面的相关课题研究、特色项目、保教工作等方面的“真”问题组织开展的园本研修活动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对融合教育培训的需求。
如: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如何加强对特需儿童的观察与指导能力”为内容的沙龙研讨活动,帮助教师们厘清了在融合教育中如何对特需儿童进行有效观察的若干问题:观察的内容有哪些?观察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做好对特需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活动观察?观察之后怎么分析?是否可以将观察结果作为对特需儿童后续教学与指导的重要依据……在开展此教研活动中,通过让教师现场看一看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游戏视频,写一写观察后的行为实录,议一议特需儿童的游戏行为,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特需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经验发展情况,懂得了如何透过观察记录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含义、内心的真实想法, 真正走进特需儿童的世界,梳理出行之有效的行为问题干预策略。
二、以关注需求为着力点,明晰融合教研思路
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有可能面对的是不同类别的特需儿童,需要了解如何针对不同需要、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识别、照顾与发展支持等相关教育知识和方法,因此对于教师融合教育的培养应该是全面、连续、系统、贴近实际的。我园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沙龙”、“园长信箱”等途径,了解教师们的想法和需求,以期待对融合教育国内外教育思想与理念的了解、我园现有障碍类型特需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融合教育课程实践、特需儿童家园有效沟通等方面进行寻根寻源、完善与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选择、组织形式、活动成效等。从与教师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寻找出适合我园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即:园本研修的初级研究重点是态度、理念和价值观层面;中级研究主要围绕融合教育的核心
课程,帮助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实操层面的指导,且能借助各类专业的评估量表对特需儿童进行行为诊断与评估分析;高级研究将对特需儿童开展个案专题研究,融合教育环境中的游戏干预研究,以及特殊幼儿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教养方式的优化以及幼升小有效衔接等方面开展有深度、有质量的研究。
三、以多元联动为生长点,提升融合研修实效
丰富的教研形式是园本研修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营造一种想研、乐研、爱研的教研氛围,激发参与教师的研究热情,让园本研修工作真正“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从而促使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团队研修中理解与体验,内化与运用、分享与提升。在天宁区融合资源中心的支持与指导下,共同携手搭建了浸润式、体验式、分享式、游戏式、网络式等多元教研模式,力求让每一次的教研成为一种学习旅程的进阶,帮助教师在一系列的渗透式联结教研中享受收获的喜悦,感悟成长的快乐。
(一)同伴互助,夯实共学共研根基1.好书共读,助推专业成长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主发展的过程,阅读是助推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融合教育,教师更需要进行专业阅读,以深入了解特需儿童的行为特征、形成原因、懂得如何进行行为矫正。我们通过为教师提供《江苏省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参考手册》、《特需儿童早期干预》、
《融合教育教师团队本土化建设与专业发展》等文献、书籍,以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天宁区融合资源中心的资源教师在每个月来我园指导融合教育工作时还会带来《现代特殊教育》、《常州特殊教育》等特教研究专刊供我园教师学习与分享。再者,我园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读书沙龙微信群,进行交互式网络教验, 通过线上引领,线下阅读方式帮助教师共研共享推荐书目,并灵活运用导读、共读、研讨等形式为教师搭建既有趣又有味的读书研学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 组建团队,碰撞智慧火花
我园现有两位自闭症儿童,分别是中一班的小吴和中二班的文文两位小朋友,同类特殊幼儿虽然分在了两个班级,但作为这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和资源教师却自发组建了“自闭症儿童研究小组”,时常开展小组互助式教研。对两位幼儿进行行为干预的教师通过相互交流在融合教育中的亲身体验,共同研讨自闭症儿童的共性问题,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根据两位自闭症儿童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行为现状,我园教师开展了互助式教研。A 教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班的小吴在活动中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存在明显的畏难情绪,往往不能坚持到底。”B 教师也指出自己班级的自闭症儿童文文也和小吴有同样的问题行为,认为只有当孩子有了自信心后
才可能承受挫折,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班级能否为他们创设平等融洽、积极接纳的融合教育环境。C 教师认为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后,与普通孩子相比较会感受到差距,往往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而更多地采取回避的方式,所以我们教师需要积极鼓励与引导,让自闭症儿童有机会获得成功,能经常体验成就感。D 教师则强调在日常教育中切不可抓住自闭症孩子的弱项拼命强调其改变,这样不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相反,顺其自然可能更加有效, 降低对孩子弱项的关注是给孩子传递信心。
(二)化虚为实,直面融合教育现场
观摩式教研是幼儿园最常用、最有效的教研方式之一,故也深受着我园教师的青睐,我园将这种教研方式运用到融合教育研究中来,变评价式教研为评析式教研,让教师带着各自的问题有主题、有目的的观摩,最大限度的发挥教研活动的实效。我园组织教师开展的融合教育现场观摩活动有领域教学活动观摩和各类自主性游戏活动观摩。
例如: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融合教育教学活动” 展评,三位执教老师均能关注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适合他们能力发展需要的活动材料,制定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黄虹乔老师组织的中班数学活动《送小动物回家》提供的“给小动物找座位”的操作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普通幼儿的七个座位的火车车厢,一种是针对自闭症儿童——文文小朋友的三个座位的火车车厢,对普通幼儿的教学目标是能进行 7 个物体的按序排列,
对文文的排序要求则降低到 3 个物体;中三班王群老师组织的科学活动《有趣的指纹》面向普通幼儿的活动目标为:能正确说出三类指纹的名称与特征,通过观察、分析、记录用排除法找到“嫌疑人”,而针对情绪障碍的儿童——夏夏小朋友提出的活动要求是:对指纹的探究有兴趣,能运用指纹进行生活体验;大一班田豫老师组织的健康活动《好玩的椅子》通过降低椅子高度、增加安全防护措施的融合教育机制让动作发展迟缓的幼儿都能和同伴共同体验游戏参与的乐趣。三位教师在教学后的反思分享环节还对特需儿童在课堂中与环境、材料、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等采用的教育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研讨交流。
(三)相约云端,蓄势待发聚力善为
近年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断打破固有的线下研训的计划与节奏,为了实现“停课不停研”的研修目标,我们以“顺势转换、按需开设、有效整合”为整体工作思路,通过互联网完善丰富网络研训,开展了各类网络教研,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对我园开展融合教育研训工作的影响,提升了教师融合教育专业学习与发展的质量。教师通过收集与课程研讨相关的文本素材、图像材料,并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来进行音画同步的网络联动。研修中,在教研主持人的引导下,
教师轮流“登台”,使用屏幕分享功能,将自己的思考和因意用文木、图表、思维导图、照片案例、视频率例等方式进行分享演示,帮助教师更充分地表达理解与思考,起到了聚焦核心问题,提升教研效果的目的。
如:在疫情居家期间,我园采用 QQ 互动形式开展了融合教育网络教研,即在观看影片《嗝嗝老师》后与老师线上交流当代教师在普特融合教育中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教育观与价值观;我们依托“钉钉培训群”开展了“依托绘本开展特需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讨,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思考“疫情过后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与活动的创生”等等,通过网络互动音画同步,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感官刺激,减少了线下教研中的流离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注意力与积极性,精准式网络教研让教师变得更“自信”了!
(四)专题研讨,叩响融合研学之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融合教育的研修之路上,我园不断加强教科研工作力度,巧融资源,潜心研究,用心建设,以课题研究和项目引领的方式持续推进对融合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普特幼儿的共同发展。一方面, 我园扎实开展常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合教育环境下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又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积极申报了天宁区主动发展项目《普特融合教育支持策略的实践与探索》,在上半年通过中期评估的同时进一步明晰了项目研究思路,专家的现场诊断指导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拓展了研究思路,不断形成适宜特需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理解,增强了我园教师自主研修的信心。
园本研修是一种灵魂的唤醒,是一场诗意的修行……三年来,广幼人怀揣融合教育梦想,脚踏实地在园本研修的幸福之路上稳步前行,在融合教育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广幼人在这片爱的领域中将继续努力探索与实践, 在扎实开展园本研修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融合教育经验,力争用“起而行之”的行动力将融合教育做真、做实、做深,为普特儿童融合提供更人性化、专业化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红霞 邓猛 融合教育教师团队本土文化建设与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1
[3] 朱清 幼儿园优质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