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教育戏剧“四部曲”,为自闭症儿童点亮心灯
——巧借教育戏剧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的实践探索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刘霞
【摘 要】众所周知,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技巧和形式运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通过戏剧游戏、角色扮演、剧场或戏剧训练等戏剧实践, 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它能有效促进儿童在创意、语言、合作、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借助教育戏剧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行为干预,整合了心理学、戏剧表演、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情感、语言表达、行为管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戏剧;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表现为在社会交流和社会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大量研究表明,随着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成长,这些障碍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可能导致其在生活中出现社会隔离、同伴排斥、欺凌、焦虑和沮丧等一系列问题,有很大一部分自
闭症患者长大后难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戏剧治疗由于其趣味性、情景互动性等优势,易于被儿童接受,被大量的学者应用到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情感、语言表达、行为管理等方面的干预当中。
多年来,我园以“秉承天性、博爱化人”为办园理念,以“快乐幼儿、幸福教师、融合成长”为办园目标,在戏剧精神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内外开放、教师、家长、幼儿多元互动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之路。我园融合教育团队的教师们积极尝试采用教育戏剧的干预方式,通过投射、隐喻、角色、游戏扮演等技术,借有计划、有组织的戏剧框架来促进自闭症儿童个体的成长和改变,下面就以目前我园大班一名叫辰辰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为例,通过唱响教育戏剧“四部曲”,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方式对该名特需儿童进行行为干预。
一、模仿与想象:吹响戏剧性游戏前奏曲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的戏剧性游戏就是一种幼儿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游戏,通过实施普特融合共同游戏模式,可以帮助实现自闭症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调节和情绪体验,与人建立联系并共同参与。该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创造性的戏剧表演活动、即兴创作、趣味性的互动练习和结构化的戏剧游戏。这些活动旨在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肢体活动和社会互动,同时帮助他和团队进行热身。
例如:在开展创造性戏剧表演活动“盒子里的猫”时,教师发现在自己的提示下其他小朋友都能模仿猫爬行的各种动作,只有辰辰站在一边观望,无任何表情与动作。于是,教师便走到辰辰的身边让他模仿自己做出的简单的小猫爬行的动作,并不断用语言提示辰辰:“你知道小猫是怎么打滚的,怎么洗脸的吗?” “小猫晒太阳时是什么样子的?”“小猫会怎么捉老鼠啊?”等等,对于辰辰能独立表现出的小猫动作,教师鼓励普通儿童进行模仿,而对于辰辰表现不出来的小猫动作,教师激励辰辰向同伴学习,从而逐渐帮助辰辰在集体游戏中能慢慢去表现不同情景下小猫的动作姿态。
当然,在教师组织日常的戏剧性游戏时,也时常会发现辰辰不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作为观众在一旁观摩与聆听的情况,教师总是能尊重其意愿,以接纳的心态、游戏的精神,放下身段,适时、适度陪伴着辰辰一起“玩”戏剧,与其共同探寻与体验戏剧的魅力。
总之,只有教师秉承融合教育理念,为自闭症儿童的戏剧性游戏创造条件, 构建一个安全而好玩的戏剧干预治疗的教育支持环境,并且通过仔细观察为其提供适宜的指导,引导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中信任自己与团队成员,才能为随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表达与表现:奏响情景演出主题曲
第二阶段为情景演出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自闭症儿童体验不同的角色, 学会表达,扩展角色的可能性。这里的情景演出大部分指的是即兴表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他们一遍一遍重复进行,辰辰也不例外。在和辰辰爷爷的交流中得知,辰辰平时在家不爱说话,更多时候他都掌握着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一遍又一遍看《西游记》,而在看该电视剧的时候,辰辰更喜欢反复观看同一个片段和内容。于是,教师投其所好,在班级中开展了童话剧《西游记》的故事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欣赏音乐、动画片了解人物的特点,将人物的特点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然、大胆地演绎出来。
这一天,教师与幼儿共同围绕《西游记》中的故事进行了交流,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教师发现,“金箍棒”“花果山”“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等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起来。教师发现,辰辰在一旁虽然不发声,但看上去听得却很仔细。于是, 教师来到辰辰身边,轻轻地问道:“辰辰,你喜欢《西游记》里的谁呀?”不料辰辰立刻重复回答道:“辰辰喜欢齐天大圣,辰辰喜欢齐天大圣!”“辰辰来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好不好?”教师鼓励道。辰辰脸上虽然没有表情,但却使劲得点着头。为了让辰辰能在戏剧表演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我还和媛媛、轩轩等小朋友协助辰辰一起制作了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棒、紧箍咒等表演道具。
由此可见,戏剧的核心在于允许自闭症儿童成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和角色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不同方面的机会。该阶段要求自闭症儿童走出自己,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并在戏剧性的场景中,排练日常的社会交往技能。给予自闭症儿童一个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治疗空间环境,并提供适当的节奏指导,使其通过戏剧表演、过程表达来展示自己。
三、体验与再现:唱响角色扮演协作曲
第三阶段为角色扮演阶段,其主要任务在于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发展、提
升其思维能力及增强其现实感。该阶段的特色在于借用戏剧作为工具,让自闭症儿童从想象的情景进入真实的情景,从而“身临其境”地体会、思考、探讨外部因素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状态的影响,能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并在扮演和体验中获得知识,通过人为、可控地构建戏剧情境,使自闭症儿童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状态, 引导其在该情境中给予恰当的情绪反应。
随着表演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师鼓励孩子们将西游记中的人物制作木偶或皮影,利用模仿剧本中人物的声音和动作,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有了在表演区游戏的经验,辰辰和普通孩子一起来到“皮影工坊”,通过使用皮影道具, 有效激发了辰辰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角色类别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因此,该阶段试图虚构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通过让自闭症儿童表演各种角色或者“玩”的形式,扩大其角色类别,并帮助他们将这些角色类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例如: 通过表演童话剧《西游记》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感知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即:孙悟空的不怕吃苦,勇于挑战;唐僧诚实善良,个性懦弱;猪八戒好吃懒做, 淳朴憨厚;沙僧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四、评价与反馈:拉响戏剧性仪式交响曲
缺乏交流和关爱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所以教师要学会关爱自闭症儿童, 就要积极地和他们沟通,谈话内容以他们喜欢的话题为准,唤醒他们对交往的渴 望,多表扬鼓励他们,为他们创建成功的机会,努力挖掘和放大他们的优点,让 他们变得自信。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采用戏剧治疗的过程中,当自闭症儿童参 加完每一次的戏剧表演活动后,教师都需要为普特孩子创造交流与评价的机会, 鼓励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 平台。教师在实施普特融合戏剧表演活动的结束环节,通常会采用以下三种评价 方式,对自闭症儿童起到了积极的鼓励作用。
(一)情感宣泄型
教师鼓励自闭症儿童大胆表达自己在戏剧表演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教师常常是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在这样的提示过程中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
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自闭症儿童的互动,给予最及时有效的支持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二)经验回放型
以讨论某一个表演情节为由,帮助自闭症儿童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辰辰在扮演孙悟空这个角色时在面对不同的场景与角色时语音语调未发声变化,在点评时,教师会抛出一个问题:“辰辰,孙悟空遇到铁扇公主和遇到的花果山的那些猴徒时,他的心情一样吗?那他说话的语气一样吗?”通过追问对比让辰辰知晓面对不同的角色演员的情绪情感和语音语调是不一样的,从而帮助自闭症儿童在生活种学会调节自我情绪。
(三)及时干预型
当自闭症儿童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对某一个角色越来越熟悉,玩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过渡到其他类似的角色,如类似的角色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角色语言相对固定,游戏动作相对单一,变化不大。
例如:当辰辰能熟练扮演孙悟空后,教师鼓励他同时挑战“真假美猴王”两个角色,从而感知两者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征。类似角色的过渡丰富了自闭症儿童参与游戏的角色类型,帮助自闭症儿童从适应一种情境下的简单社交,转换到适应多种情境下的简单社交,让其有了更多与其他儿童接触的机会。多次不同情境下的角色经验积累,提升了其游戏水平,帮助其积累了更多的社交经验。
自闭症儿童注意力差,很容易转移,不够集中,通过戏剧治疗,让自闭症儿童在听、说、唱、视、记忆等活动中交替,调动各感官都参与戏剧表演活动,随后持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增长,注意范围随之扩大,从无意注意也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它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改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和行为管理方面都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对于普特融合教育的实践,我们仍在不断摸索与前行,我们将力争用“起而行之”的行动力,将融合教育做真、做实、做深,坚持教育的公正心,永葆教育的热情,发现儿童、支持儿童、陪伴儿童,让每个特别的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成长体验!
【参考文献】
[1] 谭晶晶,高雪屏,苏林雁.儿童孤独症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2):143-146.
[2] 赵晶. 自闭症研究: 来自神经心理学的证据[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43-48.
[3] 李忠励,叶浩生.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分析:来自镜像神经系统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4(8):60-66.
[4] 陆佳颖,李晓文,苏婧.教育戏剧: 一条可开发的心理潜能发展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2 ( 1) : 50-55
[5] 戴力芳.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的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2014,(1)
[6] 陈世明.创造性戏剧教育与幼儿的发展[J].福建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