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宏的妈妈认为文静、俊俏、略带几分羞怯的女孩更招人喜欢,用各种手段装饰孩子,才能显示出母亲的才能和审美情趣。于是,她的儿子小宏,从小就与脂粉、裙子、辫子结了不解之缘。小宏一直很听话,还经常得到“漂亮”、“文静” 的赞美之词,母亲也欣然得意。没想到,小宏长大后却迟迟不进入恋爱状态,在父母的催促和介绍下,他虽与许多女孩接触,却均以失败告终。他仅钟情于同单位里的一个男性,对方打他骂他,他还给人家买烟买酒。这下,做妈妈的急了,可小宏却陷在同性恋的倾向里难以自拔。
行为表现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儿童性身份障碍通常出现在2岁左右。患儿偏好异性服饰。坚称自己为异性。强烈且持久地渴望加入典型的异性游戏和活动。对自身性别存在消极情绪。例如。一个 小女孩会坚信自己将长出阴茎。变成男孩;她会站着小便。小男孩可能会蹲坐着小便。希望除去阴茎和阴囊。绝大多数此类患儿在6~9岁时才被发现。
形成原因
(1)生物因素如性器官和出生前的激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身份,但是一个稳定的,协调的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形成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情感纽带角色以及亲子关系。
(2)当性别称呼和抚养方式混乱时,儿童会难以确定自己的性身份或性角色。
(3)错误的教养方式。家长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养方式,传达了错误的社会期望和行为要求,如按照女孩的社会角色要求男孩,按照男孩的社会角色要求女孩。
专家支招(1)按照社会角色教育孩子。(2)如果是生物因素,如激素分泌,先天性性器官问题,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诊。
广化幼儿园保健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