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戏剧主题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张侠 | 学习时间 | 2023年1月 |
文献题目 | 大班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 文献来源 | 网络 |
戏剧以其独特的力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也可以是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还可以是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既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小组活动或区域活动。选择哪一种形式,主要看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师选择的戏剧教育内容以及戏剧样式。由于大班幼儿已具有较强的戏剧表演能力,其语言和肢体表达能力比小、中班幼儿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尝试在大班活动区域中开辟一专区,将其命名为“戏剧天地”,鼓励幼儿进行“剧场表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区域中开展“剧场表演”活动不仅可以凸显区域活动的特点,即立足于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充分体验与探索,增强自信,还能彰显幼儿个性,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增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区域中如何开展“剧场表演”活动,教师如何指导,是我们重点要探讨的问题。 一、“剧场表演”内容 在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我们将表演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鼓励他们自主商讨表演的主题。我们发现,孩子们所选择的戏剧表演的内容大多来自开展过的戏剧教学活动,包括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以及戏剧工作坊。 [案例一] 师:今天你们想表演什么呢? 幼A:我们表演拔萝卜吧! 幼B:老表演拔萝卜没意思了,我们表演哑剧“胡椒面”吧! 幼C:还是表演森林消防员吧。 幼D:…… (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还是没有商定表演什么。) 师:你们说了很多想法,可我们今天只能表演一个内容,大家还是来投票决定表演什么吧! 幼:好吧。 (经投票决定,今天表演“森林消防员”,很快孩子们就自主选择角色表演起来。) 我们发现,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在争论中提到的表演内容都与曾经开展过的戏剧教学活动有关,“拔萝卜”和“胡椒面”都是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曾经探究和表演过的内容;“森林消防员”则是语言活动的延伸。是一种由渗透式戏剧教育活动所引发的戏剧表演。有时孩子们也会再现“戏剧工作坊”中的表演内容。这种重复式表演实际上是对曾经开展过的戏剧活动的巩固,孩子们在表演中往往更放得开,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更加夸张,特别是不够自信或不太熟练的幼儿,在这样开放、自由的区域中往往会有精彩的表现。可见,在区域式戏剧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充分地展示自我,提升自己的表演经验,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它弥补了戏剧教学活动的不足,成了戏剧教学活动有益的延伸。 二、“剧场表演”情境的创设 确定表演主题后,就要创设表演情境了。以往的做法大多是教师布置好场景,幼儿直接表演。这种方式无形之中减少了幼儿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只能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选择相应的头饰、道具等进行表演,而无法个性化地创设情景和装扮自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幼儿主动地建构表演的情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成品和半成品的材料,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自由制作所需的场景、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幼儿在不断主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 [案例二] 在表演“餐厅的故事”时,孩子们搬来两张椅子当门,放了一张长方形桌子和四把椅子当餐桌椅,拉来“小吃店”的货架当食品柜,找来活页夹做菜单,还在餐桌上摆了一瓶假花。“服务员”用围巾当围裙,“厨师”用浴帽当厨师帽,“经理”用绉纹纸给自己做了一个红领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剧场表演”环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是对现实情景的一种再现。值得赞赏的是孩子们学会了用一些简单的替代物来创设情景和装扮自己。当他们在自己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表演时,他们更加投入,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结合实践,我们在环境创设上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则。 1.功能性原则我们建议孩子们先进行预演,然后确定必要的东西,不是很必要的不选,选了就好好地利用。 2.简易性原则我们鼓励幼儿通过实验去积累同样的东西可以有多种做法的经验,找出事半功倍的方法。 3.快速性原则不管是制作操作材料,还是演出时的换场、搬运环节,都要做到快速,以便节省时间。 4.方便性原则什么该留,什么该拆都得在制作前想好。留下的要考虑其保存、管理及再使用时的方便性;拆掉的也得考虑分拆方便。 三、“剧场表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在区域中开展戏剧活动是有其特殊性的,那就是每天在这里表演的幼儿是不一样的。刚开始实践时,教师产生了许多困惑:每天表演的主题要不要换?是否需要观众?幼儿的表演能力如何得到提升?后来我们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与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根据幼儿的需要定期更换表演内容 在确定新的内容前,先组织幼儿集体讨论想表演什么,然后通过“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确定一个主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无论谁进入这个区域都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表演。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每个幼儿都可以对同一个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相互配合、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而“一定的时间”可长可短,取决于幼儿对表演内容的兴趣。幼儿如果兴趣深厚,表演时间可以长一些,如两三周或一个月;幼儿如果不太感兴趣,表演时间可以一两周。当幼儿兴趣降低时,则可以通过讨论产生新的主题。 2.通过变换角色保持幼儿对表演的新鲜感 当幼儿在一段时间内表演相同的主题时,他们容易对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厌倦,并开始游离在活动之外,变得不投入、不专心。例如,在表演“森林消防员”时,扮演小松鼠的应该搬来梯子帮助大楼里的小动物们逃离火灾现场,可由于扮演者已经多次扮演同一个角色,所以他在表演时心不在焉,一会儿跟小狗说说话,一会儿和小老鼠做鬼脸,结果轮到他表演时不能及时出现,造成表演的停顿。后来,我们鼓励他扮演长颈鹿,再次燃起了他对主题“森林消防员”的表演兴趣,他饶有兴致地对长颈鹿的肢体动作进行了探索。可见,这种变换角色的方法可以再次激发幼儿表演相同主题的兴趣,使幼儿对原有的表演主题又产生新鲜感。 3.引导幼儿在交流与展示中获得表演经验 在区域中开展“剧场表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有自由表现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 自主探索剧中角色的肢体语言,理解剧本的情节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当幼儿有好的经验出 现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两种方式让幼儿相 互交流:(1)设置观众席,观众们通过观看与讨论学习他人经验,也可以为他人的表演提供 修改意见。(2)采用现场录像,事后放映的方式,让全班幼儿观看与交流,以讨论的方式说 说演员们的成功之处,并对其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是部分幼儿参与, 教师更关注个别指导;后者多是个体幼儿参与,教师讲求的是让幼儿在交流中提升表演经 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