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
绘本《龙的故乡》是一个透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故事。 “龙”,自不必说,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故事中春节” “元宵节”“汤圆”“舞龙”“高跷”“龙门”等亦无不承载着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灯、花灯、元宵等是典型的中国符号。故事以元宵节为背景,讲述了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小女孩儿怀揣着故乡梦,回到故乡龙门岛寻龙、圆梦的美好经历。故事以小女孩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一家人的团圆生活以及元宵节的民俗活动,爷爷扎龙灯、奶奶包元宵、爸爸舞龙灯,小女孩儿自己也被打扮成采莲女跑旱船,将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故事结尾描写放花灯和“鲤鱼跃龙门”,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整个故事以儿童为本位,从孩子的角度和眼光来描写,读来富有童趣,故事中又隐藏着暖暖的乡情和亲情,蕴含着文化传承的意味和普世价值。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知道中国有很多成就,要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长城、长江,造纸术、印刷术,藏族、朝鲜族,韵味十足的京剧、神奇无比的中草药……丰富的中国元素吸引着孩子们沉浸于其中。以此,在本主题课程中, 我们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运用多种形式探索、发现,了解多民族的习俗文化,亲身感悟中国古老的传统和文化,体验中国的了不起和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核心内容】
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创造、智慧
【主题目标】
1. 共读绘本,了解情节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元素,知道中国悠久的历史故事。
2.能随着剧情的发展产生相应的难过、担忧、高兴等情绪,并学习简单的角色对话。
3.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尝试用各式各样的手段,表现中国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4.积极参与剧本创作、道具制作戏剧表演等活动,能明确自己所表达、创作或表演的角色。
5.与人合作交往,尝试与同伴共同表演绘本剧,并能解决表演过程中的小问题。
【区域游戏】
区域名称 | 材料 | 玩法 | 绘本资源 |
美工区: 1. 剪纸《十二生肖》 2. 做元宵 3. 京剧:变脸、戏帽 | 1.剪刀,彩纸若干。 2.粘土,灯串,泡沫球,卡纸,水彩笔 2.水、油墨(装在眼药水瓶中)、棉签、宣纸等材料。 3.勾线笔、油画棒、8K 铅画纸。
| 1. 根据十二生肖动物的外形特点,裁剪十二生肖。 2.指导幼儿将眼药水瓶中的油墨轻轻滴一滴在水中,观察墨晕染开的变化。 3.用线条、色彩、对称、夸大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脸谱。 |
《戏说脸谱》 《水墨玩家》 |
科探区: 1.印刷术 2.指南针的秘密 | 1.印刷板(泡沫板或 KT 板)、竹签、宣纸、毛巾、刷子等材料。 2.供指南针、操作纸等材料。
| 1.指导幼儿学习印刷的方法,尝试刻板、上色、抹刷,感受印刷术的神奇 2.指导幼儿用指南针分辨东南西北,并为活动室或幼儿园其他场所贴上相应的方位标志。 |
《四大发明》
|
阅读区: 1. 象形字配对 2. 能工巧匠的故事 3. 古诗竞赛 | 1. 提供象形字变化卡等材料 2. 提供《鲁班学艺》《蔡伦造纸》《活字印刷术》等各种古代能工巧匠的故事等材料 。 3. 提供经典古诗的挂图或图书,绘画纸、彩笔等材料。 | 1.引导幼儿玩游戏“字宝宝找家”,分别为象形字、现代汉字找家,同样多的卡片,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2.了解古代能工巧匠 的发明创造故事,感受他们善于观察,处处留心,不怕困难,大胆发明创造的好品质。 3.通过“古诗竞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会背古诗、说古诗、演古诗、画古诗。 |
《鲁班学艺》《蔡伦造纸》《活字印刷术》
|
扮演区: 1.中医馆 2.茶艺馆 | 1.提供橘皮、山楂、冰糖、金银花等中草药,简单的穴位按摩图,游戏货币、 购物篮、记账本、服装等材料。 2.提供茶具、有关茶的书籍、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品种,泡茶流程 图,幼儿茶道服装,古筝曲等材料。 | 1.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看病、按摩、配药等中医馆的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茶叶的不同特点,学习简单的泡茶方法,体验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
《阴阳五行》 《草物来问》 《一壶茶》 |
建构区: 1. 天安门 2. 奇妙的古建筑 | 1. 天安门照片、积木、纸盒、薯片筒等辅助材料。 2. 古建筑照片、清水积木、仿古砖块。 | 1.引导幼儿观察天安门的照片,掌握天安门城墙和城楼两大部分的建构特点。 2.选用合适的材料,生动地体现四檐斗拱反翘的古建筑特点。 | 《我们的首都》 《建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