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高架桥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2年11月5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建构室
观察对象:耿文
【游戏实录一】
建构游戏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原木积木、胶粒积木、雪花插片、长方形的牛奶纸盒、幼儿奶粉罐、长放形的纸板(用于架高)。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色、形状,以及如何拼搭。
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拼搭好看的房子,好吗?”
全体幼儿:“好的。”
师:“你打算造幢什么样的房子?”
幼:“造大润发”、“造幼儿园”、“造房子。”
师:“好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试试,记得玩好之后将玩具整理好哦。”
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小硕先选择了长方体的纸盒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相似的纸盒,很快他将手上的纸盒也堆在了之前纸盒上,并高兴的对我说:“陆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我追问:“你搭的是什么房子呢?”他说:“是大润发。”然而,一旁的琳琳手里拿着圆形的罐子,并将两块罐子叠起来。当我问道:“你搭的是什么?”她低着头没有回答。而另外几人则是坐在一旁很开心的玩着雪花插片。旁边的几种玩具完全被他们忽略了。
游戏结束后,孩子放的非常凌乱。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在交流时,我将积木再一次介绍给孩子,这次,我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玩法。我先拿了两块长方形的盒子说:“老师先要造房子的柱子,然后要造个屋顶,谁来帮老师选块积木做屋顶呢?”大部分幼儿都举手了,我请了个别幼儿尝试用纸板架高。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造了一幢类似的房子,并给予了鼓励。
【分析思考一】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在玩。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观察时间:2022年11月8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建构室
观察对象:耿文
【游戏实录二】
建筑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区域,这天早餐结束后老师说:“前两天在咱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建筑区的游戏规则已共同制定完毕,所以今天我们建筑区可以开放了。”教师的话声刚落,只见文文小朋友忽然按捺不住,原地连续蹦跳了三下,脸上扬起快乐的笑容,大声地说:“我要盖别墅!我要盖别墅!”眼睛紧紧地盯着建筑区,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建筑区玩起来。为了保证建筑区活动有序地开展,我赶紧用语言吸引了一下文文:“文文看这里!”文文快速转过头来,瞪大眼睛,大声问道:“老师,怎么了?”我听了文文的反问,显然也有些吃惊,说道:“老师知道你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建筑区,但是进区前我们要清晰进区后同伴如何合作、搭建什么等等,一定要听老师把话讲完,老师在说话的时候小眼睛要看着老师。”文文听完我的话后脸上的笑容似乎减少了一些,看到孩子低落的表情,我忽然也意识到了什么。话语落后赶紧请孩子们自主有序进入区域,并与孩子一起参与了起来。
【分析思考二】
文文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就不是很多,所以她的语言交流本事很差。遇到事情她只会坐在那里看而不会主动地与别人交流。在这时教师在旁边去引导让旁边语言交流本事强的幼儿去带动她,让她在其他幼儿面前敢说敢做,做一个勇敢的小朋友。
观察时间:2021年11月12日 上午10:05
观察地点:建构室
观察对象:耿文
【观察实录三】
这次文文从益智区找来了两盒棋子,将大部分棋子装进了牙膏盒,对柱子进行加固,试了一下。随后将棋子全部倒出,用剪刀将牙膏盒从中间处剪开,再将棋子装进去。文文对老师说:“第一次,我将棋子放进牙膏盒,牙膏盒变重就不容易倒了。” “牙膏盒有点高,不稳。第二次,我把牙膏盒剪矮一些,矮一些会更稳。” 文文分享了和同伴合作搭的交叉的高架桥。“我们一起搭了一座高架桥,我用奶粉罐做桥的柱子,做了好几条不同的路线,低的桥面从高的桥面下间穿过去。”文文还讲述了自己对辅助材料桌子的运用。
【分析思考三】
1.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文文搭建的高架桥更为“复杂”,表征也更为丰富起来,搭建的面积更广,高架桥面变得更高,在搭建中能看到“转向平铺”“多种材料组合垒高”“围封架空”“穿过”“转向连接”等多种搭建方法的运用。
2. 同伴学习,相互促进:
在文文的表征中,可以发现他平时也会互相观察同伴的搭建,来丰富自己的搭建经验。文文在逐渐打破对建构材料应用的局限性,开始产生“用现有材料进行搭建”到“利用各种材料的结构特点来辅助搭建”的转变。
【回应策略】
通过本次事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常规,限制了幼儿对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常规的要求和教师支持幼儿游戏两者之间发生了分歧,到底哪个更重要? 所以,当孩子对一事物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要一概定论为不遵守常规要求,我们应该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当文文提出“我要盖别墅”时,教师应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地询问:“你为什么想玩这个游戏呢?”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小朋友大胆探索与表达。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能够使幼儿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对区域游戏兴趣的提高也是幼儿喜欢参加的表象之一,教师一定要给到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让常规要求和支持幼儿游戏发展达到平衡,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