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2月 颜静娟)
发布时间:2023-02-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静娟

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游戏化音乐活动:特殊教育的新探索

学习时间

2023217

主讲人

张文禄     张馨

撰写人

颜静娟

 

 

 

 

 

 

 

 

 

 

 

 

 

 

 

 

 

 

 

 

 

一、游戏化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进行的组织者,节奏感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每个孩子早在胎儿时期,就已能感受到母亲有节奏的心跳声。音乐的节奏,不仅和人全部运动着的机能如呼吸、脉搏、走、跑、跳等有关系,还和人的情感、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欢乐活泼的音乐,还是优美舒展或雄壮有力的音乐,都会引起儿童不同的情绪反应。

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国外音乐教育体系都十分重视儿童的节奏感培养。从节奏进入音乐,是最自然,也是最容易被特殊儿童接受的一种方式。通过训练和教学,特殊儿童可以从音乐的节奏中得到对次序的现实体验,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统合身体相关机能的协调发展,锻炼他们手脑并用,提高感知能力。

结合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我们在探索游戏化音乐活动中,力争做到简单、易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希望能够使特殊儿童音乐课生动、有趣、游戏化,使特殊儿童在快乐的游戏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如:课例《我是谁》就巧妙地将节奏训练运用其中:学生围坐一圈,教师请一个学生起立,并说:“请你自己来大声告诉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好吗?”学生要面向同学大声回答:“我叫xx”或“我叫   x x x”,教师示范性地按照四分音符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这个学生的姓名,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边拍手边朗读该生的姓名。直到能够节奏整齐地朗读两个字的同学的姓名。待到4分音符的节奏较好地掌握后,教师示范性地按照2/4拍的节奏, x x x边拍两次手边朗读三个字学生的姓名,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边拍手边朗读该生的姓名。待学生熟练后,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并请学生指认两个卡片的异同。提示学生注意:两个“x”是说谁的姓名?三个“x”又是谁的姓名?说三个字时,我们拍几次手?拍第一次手时说几个字?拍第二次手时说几个字?然后教师按照卡片上的节奏对应地把两个字的学生名字与三个字的学生名字写在卡片下方,请学生按照卡片上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这样带有游戏性的节奏训练,大大提高了特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音乐节奏的初步训练。

二、游戏化音高训练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声调,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等都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绪。音乐可以说是有节奏、有音高的语言的加长、夸张表达。从语言进入音乐教育也是孩子们最熟悉、最亲切的途径之一。通过对智力落后儿童音高能力的调查发现,他们对音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但对他们的音高听觉训练,应当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编排游戏活动内容,而不能简单、孤立、机械地训练。

特殊儿童大多具有感官方面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在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借助游戏的形式,有创意地使用手势、声势等肢体语言之外,还要运用可视的、具象的辅助材料和手段来增强特殊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音乐语言表达生活情感的能力。课例《跷跷板》通过玩跷跷板一高一低的游戏,引导特殊儿童触类旁通,感知音高的不同,进而感知音乐的进行也如跷跷板一般,是有高有低、曲线进行的。在做游戏的时候,教师首先提示学生:跷跷板是一头翘得高,另一头就低下去,音乐里的音和跷跷板是很相似的。这时,教师选定一个八度音程,边弹钢琴,边请两位学生做游戏,按照音程的高低起伏,一个同学站立,另一个同学蹲下,蹲下的同学站起来,站立的同学即蹲下去,循环反复。其他学生可跟随做一高一低的声势动作。待学生熟练后,可以发展成边做游戏边由女学生唱高音,男学生唱低音,同时伴随身体动作。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一首旋律较为舒缓的音乐,然后根据旋律进行,用声势动作的高低,将音乐进行演示出来,让学生感知音乐进行的高低起伏,初步领悟音乐线条的美感。

三、听觉游戏

一个人在听觉活动过程中产生对事物的观察、记忆、思考、评价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听觉培养的目的是发展儿童对各种音乐要素以及生活要素精细敏锐的感觉和反应,这是特殊儿童需要发展的能力之一。

歌唱、器乐是音乐表达最直接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音乐游戏训练,让特殊儿童感知声乐、器乐的音响、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音色具有一定的属性,男人与女人、大人与小孩、老虎与小猫、钢琴与小提琴、小号与二胡、火车与汽车等等世间万物的声响都是不同的。儿童只有具备一定听辨音色的能力,才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彩。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在游戏中增加听觉的多重训练是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课例《猜猜我是谁》就是以“最亲近的人声是最容易辨别的”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创编而成的。一般而言,同班同学基本上是整个学生时代的好朋友,父母及家里人也是特殊儿童接触最多的,所以从特殊儿童身边的同学或父母、家里人的声音开始训练,容易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音乐游戏使听觉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自然地接受音乐知识,促进听觉发展,加深音乐审美感受,并在活动中与同伴建立友谊、信任,培养集体意识、合作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