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开展策略探究 | 学习时间 | 2022年11月18日 |
主讲人 | 陈桥 | 撰写人 | 杨诗卓 |
学
习
感
悟
| 一、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开展现状 (一)缺乏融合理念的教育环境所谓融合理念的教育环境,指的是为特殊幼儿提供一个安全且有归属感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通过观察得知,很多幼儿园并未考虑到这一点,集中表现为隔离式的小班特殊教学、喧闹的学习环境等。特殊幼儿由于本身存在缺陷,往往很难主动适应周边的环境,且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缺乏融合理念的教育环境下,特殊幼儿归属感很低,他们更像是 普通幼儿园的客人一样,很难真正融入普通幼儿,这会对特殊幼儿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缺乏适合特殊幼儿的教学内容虽然融合教育是要特殊幼儿走入普通幼儿中,接受与普通幼儿相同的教育,但教师也应该认识到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存在差异。然而很多幼儿园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特殊幼儿,要求所有幼儿直接掌握全部知识。实际上,很多普通幼儿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都常常需要反复学习和理解才能掌握,而特殊幼儿属于理解能力较弱的群体,难以快速完成知识的学习。正是因为教师并未设计出符合特殊幼儿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特殊幼儿难以融入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更是难以顺利开展。 (三)缺乏融合教育的教师队伍 教师对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并不相同,这导致他们开展的融合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部分教师不仅不理解融合教育理念,也不知道如何设计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教育工作思路也不够明确。从表面上看,教师只是埋头苦干,着力于融合教育,实际上,由于教师融合教育理念的匮乏,融合教育只停留于形式。总体来看,缺乏融合教育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也会影响到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缺乏家园合作教育随着融合教育的提出,家长之间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来自特殊幼儿的家长,另一种是普通幼儿的家长。在特殊幼儿家长看来,融合教育的开展有利于特殊幼儿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生活,会受到积极影响,甚至有一天会变得跟普通幼儿一样,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开展融合教育。而在普通幼儿的家长看来,融合教育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成长。 因为他们认为特殊幼儿属于一种“特殊的存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影响,所以这部分家长不认同融合教育。正是家长理念的不同,导致家园合作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二、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建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 要想推动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可以满足每一个特殊幼儿的实际需求,更容易推动特殊幼儿实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进行划区域设计,对于不同的特殊幼儿,设计出相对应的融合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加快融合教育的建设,还可以为融合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幼儿园教师第一步需要审视整个幼儿园的环境,选择比较安静的位置,将其作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地基。第二步,大致了解幼儿园中特殊幼儿分为哪几类,以明确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设计和区域分 布。然后,教师再结合特殊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针对自闭症的特殊幼儿,教师应该选择一个足够舒适、安全、温暖的区域;针对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幼儿,教师应该设计一个可以挖掘学习潜能、锻炼思维逻辑的 启蒙区域;针对有听力障碍的特殊幼儿,教师应该将助听器放置到区域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照顾到每一个类型的特殊幼儿,给特殊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为特殊幼儿真正融入普通幼 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打造融合教育工作队伍 缺乏专业的教师,整个融合教育的开展过程将会变得十分凌乱,最终的融合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幼儿园需要关注融合教育工作队伍的打造。一方面,幼儿园可以教师的专业为导向,吸纳一些具有专业化素养的教师,如有心理咨询证书的教师、有融合经验的教师等。另一方面,还可组织融合教育的培训学习,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让教师了解到更多有 关于融合教育的内容。这样既能帮助教师积累更多的融合经验,又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以融合教育为主题的培训活动。第一步,邀请有丰富融合教育经验的专家到幼儿园中开展融合教育的讲座,向教师讲解开展融合教育的方法、经验、技巧等,使参与的教师可以从中有所收获。第二步,留出时间,让教师之间就融合教育话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可以说一说自己开展融合教育遇到的问题,其他教师一起探讨解决;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融合经验,给其他教师借鉴。经过分享与交流之后,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对融合教育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幼儿园可以通过这样的专题培训,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为教师的工 作实践打好基础,以推进融合教育在幼儿园的顺利展开。 (三)提供归属感的心理环境 如上文所述,缺乏融合理念的教育环境会导致特殊幼儿难以产生归属感。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给特殊幼儿提供具有归属感的心理环境。教师面对特殊幼儿的语言应该与对待普通幼儿的语言保持相同,避免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产生“想法”。教师应该仔细斟酌自己的言语,不能让特殊幼儿感到自己被特殊对待,要给特殊幼儿一种被接纳的感受。只有这样,特殊幼儿才能产生归属感,才能真正融入普通幼儿。例如,午餐时间,一个特殊幼儿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因此经常会拿手抓饭吃。一个普通幼儿看到这个现象时,十分吃惊,直接表达该特殊幼儿与其他幼儿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并让普通幼儿了解到特殊幼儿是因为年龄太小所以才会用手抓饭,并强调会让特殊幼儿学会用勺子吃饭。在教师的引导下,其他普通幼儿也接受了该特殊幼儿,不再认为其特殊。这时候,特殊幼儿也会受到影响,认为自己与普通幼儿是一致的,进而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幼儿园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给特殊幼儿营造有归属感的心理环境,更容易推动特殊幼儿快速融入普通幼儿。 (四)设计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融合教育并不是让教师完全不顾特殊幼儿的需求,而是要求教师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照顾到每个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那么,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把握特殊幼儿的症状和特殊性,制订针对特殊 幼儿的教育内容。同时,还要组织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提升幼儿的参与程度,推动幼儿的整体进步。例如,幼儿园中有自闭症的特殊幼儿,不擅长与 其他幼儿交流,性格孤僻,难以融入普通幼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针对该幼儿设计出相对应的教育内容。第一步,查阅有关于自闭症的书籍,学习相关 的知识,了解自闭症的症状和应对策略,做好有关于自闭症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寻找有自闭症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借鉴,保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可以对特殊幼儿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第二步,仔细观察自闭症幼儿经常会出现的一些行为并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第三步,对自闭症幼儿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尝试与普通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幼儿园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特殊幼儿,可以帮助特殊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