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儿童游戏干预指导案例(3月 黄虹乔)
发布时间:2023-03-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虹乔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语言训练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黄虹乔 

 

观察时间:2023316 上午95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今天,孩子们向往常一样,开始了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他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角色开始了游戏。不过。没多久,教室里就象炸开了一样,声音越来越响了。有的小朋友一边捂住耳朵一边做游戏;文文听到了教室里的声音太响了,于是提起嗓门大声的叫了起来。

 

【分析思考一】

文文本来可以安静的玩区域游戏的可以因为外界吵闹的声音他自己也叫了起来,孩子们的大声的说话形成的原因很多,但大声说话给人们生活带来不良的幼儿们却还不能理解。所以,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这个现象,设计了教学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他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活动以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知道声音太大会影响别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

 

观察时间:2023317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文文在积木区为一辆小汽车争抢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可谁知正处于情绪激动状态下文文谁也不让,竟要大打出手了。我赶快走过去,果断地将汽车拿到手里,告诉文文:“你不让他,他也不让你,干脆放我这儿吧!”文文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看样子很后悔。

 

【分析思考二】

幼儿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当指导,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我想,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所以,在区域游戏中,多数时间我是观察者,观察幼儿玩的内容,交往情况,玩中有什么问题等。如果幼儿玩得很好,交往正常,我不会介入。我认为盲目介入会打断孩子正在实行的游戏,会影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伙伴间的相互作用,会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赖或反感。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我才会适当介入,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孩子深入展开游戏。

 

观察时间:2023320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实录三】

今天早上,文文来的很早,书包放好之后自己搬了凳子,来到图书区。从书架上随意地拿起了一本《蛋和蛋巢》的书,他翻到第一页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页,翻到最后自言自语的说:“看完了。”接着又翻了几页后把书合上,放到书架中,又拿了另一本书同样随意翻了一下。

 

分析思考三

文文在阅读能力强的幼儿带动下已有了初步的阅读意识,能够从第一页开始看书,知道看书的简单顺序,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了,能够自由安排角色进行阅读活动,可是幼儿对书中画面的理解还很单一,只局限看单页画面内容,不能把整本书的内容结合起来看;再有,幼儿有看书的兴趣,但不能持续的完整的看完一本书。

 

【回应策略】

1.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想想、猜猜、说说。

为了让幼儿了解声音太大的危害,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在活动中我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想想、猜猜、说说。同时借助形象的教具,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大胆的用语言实行表达的水平。

另外,语言的提示与引导能协助幼儿回忆一些生活经验,如当你在安静的看书时,如果有人大声说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大热天时,有人大声说话你会感觉怎样呢?孩子们在这样引导后,纷纷大胆的举手,把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出来。

2.游戏是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动幼儿水平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3.在经验的铺垫十分重要。

 我觉得经验的铺垫十分重要。对于中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的问题,虽然平时也提到说话轻轻说,不影响他人。课堂上虽然教师用语言对幼儿的生活经验实行了引导,但幼儿们对于大嗓门的坏处仍然说不完整。如果事先组织幼儿讨论大嗓门的坏处,让幼儿们有经验的铺垫,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