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郑爽 5月)
发布时间:2023-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郑爽
| 特需儿童学前指导干预策略 | 学习时间 | 2023年5月 |
主讲人 | 徐阳 | 撰写人 | 郑爽 |
学 习 感 悟 | 融合教育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了一个与普通幼儿交往和学习的机会。但是,特殊需要儿童一般不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互动。因此,教师鼓励、引导班级中的普通幼儿主动与特殊需要幼儿交往,安排“小天使”来帮助特殊需要幼儿。首先,对“小天使”进行简单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帮助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性,并给"小天使"安排基本的任务。其次,"小天使"由全班幼儿轮流担任,每周给担任“小天使”的幼儿以表扬,鼓励,行动上给予支持与肯定。例如∶李老师每天安排一个“小天使”坐到自闭症幼儿佳旁边,“小天使”需要每天主动和佳佳问好,提醒佳佳要做的事,如∶喝水,换鞋、集中排队等。 一、利用普雷马克原理实施奖励 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例如,我们采用自闭症幼儿喜欢的高频率活动作为奖励,来引导他们参与平时低频率的活动,促进其低频率活动的发生。如∶参与集体活动10分钟,允许其去独自活动10分钟;先引导他吃不喜欢而有利于健康的食物,然后再给他吃喜欢的食物。黄老师班上的自闭症幼儿飞十分喜欢车轮,老师便和飞飞约定,如果飞飞能够在集体活动时认真听老师和同伴讲话,积极参与活动,在接下来的自由活动时间里,老师就允许飞飞去院子里玩自行车20分钟。飞飞非常喜欢这样的奖励方式,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也越来越好。 二、满足、发展特殊需要幼儿的兴趣爱好 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很弱,但是他们一般都有一些特定的、狭窄的兴趣爱好。我们对他们的教育重心往往放在“补短”,而忽略了“扬长”。例如,自闭症儿童小涛来园两天,我们发现他对机械、小实验特别着迷。为此,我们专门在科学活动区开辟了一个小角落作为他的"工作室",里面给他提供各种拼拆的零件、玩具、实验记录表等。他在里面不受任何干扰,面对感兴趣的小实验可以专注地操作半小时以上,完全不像以前被评价的“连一分钟都坐不住。”从李老师详细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小涛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可以专注地操作,他从中得到精神满足,心理上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而他们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很可能成为他们日后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领域。 三、真情投入巧妙开启沟通之门 特殊需要幼儿一般不会主动开启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教师要主动和这些孩子开启有效的互动,引导他们回应并逐渐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交往。例如,华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每天早晨从家长手里接过孩子,我都会给他拥抱和亲切的微笑。户外活动时,我拉着他的手在幼儿园内走来走去,跟他说说班里小朋友的名字和一些有趣的事情。起初,他对我说的话毫无反应,可我锲而不舍地每天抽时间与他说话。慢慢地,他听我说话时有反应了,会对我点头微笑了,我知道他渐渐地接纳我了。接下来,我尝试与他作简单的交流,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你今天吃了什么菜?这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这是什么东西?等等。我惊讶地发现他能用简单的词语回答我的问题了。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找他聊天,问他∶“军军,你的好朋友是谁?”他笑眯眯地看着我,缓慢而清晰地吐出一个一个字∶“我——的————好——朋————友————是————华———老———师!”听完,我感动得眼泛泪花,不仅为他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而高兴,更是对他能信任我、喜欢我而感动。后来,他常常主动走到我身边抱抱我、对我笑,我也用心创造各种机会教他自己穿袜子、穿裤子、教他唱歌、教他跑步,和他玩追逐游戏。 在实施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照顾特殊儿童,给予其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及时帮助和指导。实践证明∶以上干预策略既可以促进特殊需要幼儿,尤其是自闭症幼儿,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普通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及生活,同时,也让普通幼儿学会接纳和关爱弱势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