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
课题名称 | 幼儿戏剧主题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吴红 | 学习时间 | 2023年6月 |
文献题目 | 戏剧区域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 文献来源 | 网络 |
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操作探索、主动建构经验的重要方式。在我园实施和开展生长性戏剧主题活动课程时,我们尝试将戏剧主题核心经验与区域游戏有机整合。本文以大班绘本主题《了不起的小红鸟》为例,呈现为了支持幼儿戏剧主题课程的探索,开发创设的戏剧主题课程相关的服装坊游戏。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园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的特点;其次分析了当前大班戏剧主题背景下工作坊式区域游戏的现状;最后探讨了以服装坊游戏为例的教师指导策略。 关键词:戏剧服装坊游戏;特点;现状;教师指导策略 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是基于戏剧主题课程开展的区域活动,充分挖掘各区域活动中戏剧的潜在价值,并将区域活动与戏剧主题进行多角度有机整合,能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发展价值,具体如下:健康领域: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语言领域:调动幼儿敢于表达、有效表达;社会领域:加深幼儿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更加关注身边人事物,促进幼儿相互合作;艺术领域:发展和丰富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当前大班戏剧主题背景下工作坊式区域游戏现状 (一)工作坊式区域游戏涉及范围不广 在传统主题区域游戏中,每个领域间的游戏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是割裂的,主题整合式的幼儿园戏剧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中并未得到普及,这种活动类型多以园本课程的形式呈现。这种活动是指依据某一个当下的热点或者绘本,随着幼儿参与该主题下的系列区域游戏(如道具坊、剧本创编坊、海报坊、表演坊等),幼儿通过自主操作发展各项能力。 (二)教师缺乏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的理念 组织者为了创设游戏而创设,然而这并不是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的教育理念所在。我们所倡导的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是以绘本或话题为载体,幼儿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戏剧的自主探究的过程。 (三)游戏的条件不够充分、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够丰富 每一个班级在开展戏剧主题游戏时,都整理了相对应的材料库。但是,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当前在创设幼儿各个坊游戏的过程当中,仍存在着游戏材料不足、拿取混乱的现象。 二、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教师指导策略——以服装坊推进为例 我们以《了不起的小红鸟》绘本背景为主题,通过工作坊的小组形式,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接下来我将阐述在开展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中使用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一:了解幼儿前期经验,为游戏奠定方向 在开展新一轮工作坊式区域游戏之前,我们应先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以此来“对症下药”。 认知:以服装坊为例,我班幼儿对服装基本制作流程(绘画设计稿——测量裁剪——缝合)、基本使用工具名称(如剪刀、布料、订书机、打孔机、缝针等)、基本服装款式(套头式、马甲式、背心式)都有所了解,但是对更多款式的认识未涉及。 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用工具进行测量裁剪,在没有教师引导下能清楚制作及如何操作,遇到问题会及时记录并尝试和同伴解决问题。但是遇到一些服装制作更细致的操作上还需要教师引导,缺乏一些技能的提升。 情感:我班服装坊的小组幼儿比较喜欢参与服装制作的设计及游戏,游戏时专注,遇到问题时基本能尝试自己寻求办法,但很多时候更多求助于老师,也有部分孩子有畏难情緒,出现问题想放弃,合作意识和坚持品质不够强。 策略二:成立小组,明确任务 基于幼儿前期经验的分析,我和服装坊的孩子回顾之前戏剧主题区域游戏中的经验,针对戏剧主题绘本《了不起的小红鸟》,围绕“我们可以给谁制作服装”,“设计什么样的服装”,“每个人负责什么工作”展开讨论从而确定角色款式明确任务。 策略三:发现问题,拓展经验 问题1:款式制作单一 针对角色小红鸟的服装,大家都很想自己画一画设计图,但通过对比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于角色的认知比较粗浅、服装款式比较单一。 教师策略:借助分享交流,拓展幼儿对款式的认知经验 通过教师对角色的解读、以及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环境中呈现服装款式欣赏的支架。孩子们绘画了第二次设计稿。辰辰:“我的设计来源于看过一场儿童演出,有一个扮小鸟的人穿的衣服有很多羽毛,那种圆形的裙摆像结婚一样,我觉得小红鸟也该穿那样的衣服。。” 问题 2:缝合工具的使用固化 确定了服装的最终设计稿,幼儿开始制作。比划大小——绘制裁剪——缝合。 缝合的时候孩子们说: 琪琪:订书机好,一订就订住了。 婉仪:我觉得不好,我以前就被订书机扎到过,很疼的! 琪琪:那针线不是一样被扎吗?还更尖把! 呈呈:可是你只要把针拿掉不就好啦!再把线打结不就好啦! 婧妍:那我们小朋友怎么会打结呢…… 通过对话发现,发现幼儿原来是不会打结。 教师策略:通过对比操作,习得使用新工具的技能经验 我将一些打结的技能技巧的图片呈现在区域游戏的环境中,并亲身示范帮助幼儿习得使用针线的方法、打结的技能技巧;除此幼儿还发现了刺毛钉的妙用。 只有动手操作感知才能学会新本领,鼓励幼儿实际感知,“哪种方法更适合缝合衣服,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使幼儿知道,一个问题也能有多种解决办法,学会发散性思考问题。 问题3:材料使用局限 衣服缝合好后,设计服装使用的材料开始变得局限,他们都打算将不织布进行到底。于是我适时引导,他们对材料的探索又有了新的变化:裙撑——用纸盘粘一圈;纱裙——ABABAB模式;旧衣改造——添加角色特点。 教师策略:盘点材料,形成服装坊材料库,丰富幼儿材料的使用经验 虽然教室里也有材料库,但是所有的材料都集中在一起,易出现材料不够用、材料不适用的情况。因此,我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聚集这些材料,共同讨论:这些材料适用于哪些区域?再次进行分类投放到各个坊,使得材料更针对、更适宜、更便捷,形成了服装材料库、道具材料库、海报材料库。 三、自主解决,助推游戏 经历了第一阶段突破款式,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服装款式,学会了新的缝合的技能技巧,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学会相互合作。 故事一:让每个人都穿得下 衣服虽好看,可是有些人却穿不下。怎样才能每个人都穿得下?孩子们把各自的解决办法画了下来,并按计划去试了试。办法一:再做一件大衣服,但是耗时长,没有重新做;办法二:改变穿衣方法,从腳下往上穿,这个办法可行;办法三:将裙子后背剪开串上绑带,芭蕾绑带式的改造成功。 幼儿在合作完成小红鸟的服装过程中,历经了一些问题,从服装款式的单一、缺乏缝合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模式化,到逐渐打开思维自主解决新问题,完成沉浸于游戏、享受于游戏,赏美、鉴美、创美的能力逐步提升。 故事二:男生也有衣服穿 琪琪:这裙子我们男生才不要穿,我要穿裤子。 辰辰:那我们给你们设计一套男生穿的好啦! 于是,幼儿开始设计专属男生的套装,并询问旁边头饰坊男生的建议。确定好设计稿后,开始测量裁剪裤子外形,用学过的缝合技能将裤边进行了缝合。其中,在制作套装时历经了如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服装更实穿。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历了这些:裤腿怎么分开?——中间裁开——裤腰容易掉?——固定皮筋;衣服套不进?——中间剪开变马甲——门襟容易松?——固定纽扣。第二阶段:让服饰更贴合角色。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历了这些:尾巴外形怎么做?——三角布料缝合——尾巴不立体?——塞棉花;手脚套做多大?——测量尺寸——如何套的上?——两片式重合,中间留口。 幼儿自发去寻找材料,测量记录,裁剪缝制,体现了大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自发解决问题、会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对服装制作不仅局限于“像”,而且追求“实”穿。 手套和脚套的制作,让幼儿了解,我们做的服装不仅要贴合演员试穿的需要,还要满足戏剧舞台的需要,要能体现人物角色的特点,如一些丰盈角色的小服饰,如头饰、手套、脚套等;在过程中学会迁移生活中的经验、善于发现,敢于创新。 结语 戏剧工作坊式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的完整的、连贯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戏剧的主题课程开展区域活动,充分挖掘各区域活动中戏剧的潜在价值,将区域活动与戏剧主题进行多角度有机整合,不仅能促进幼儿对戏剧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