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我要上小学啦 班级:大一班 观察者:陆金茹
观察时间:2023年6月2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俣
【游戏实录一】
今天孩子妈妈在送孩子来园的时候,表情凝重、眉头紧锁,看到我就开始倾述:“怎么办?孩子最近又犯毛病了。”
这是孩子妈妈第一次主动找我交流,我抓住机会顺势和她对话:“抽动症复发有多方面的原因,过早停药、心理压力大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孩子妈妈说:“停药是他爸爸决定的,我不知道,回家找他算账。”我对她说:“如果我们的谈话造成你们夫妻间的争吵,这不是交流的目的,争吵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帮助,况且我相信不吃药的事情你肯定是知道的。最近家里有什么变化吗?孩子对参加英语等活动有没有厌学的情绪?”小俣妈妈语塞,一时说不上来话了。
【分析思考一】
从上述对话不难看出一个走入教育误区的家长的所思所想,她是教师出身,后来转行,在单位是领导,比较强势,回家后不能很好的转换角色,不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帮助家长走出误区,还孩子一个健康、灿烂的童年,也是缓解儿童抽动症的策略之一。
这次交流让小俣妈妈发生了质的变化,家长的改变对孩子后期的干预过程非常重要,我们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干预过程中积累着经验。
观察时间:2023年6月7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俣
【游戏实录二】
今天的美工区内容是制作狮子,活动内容是用不同材料制作狮子,小俣选来选去拿了一个土豆作为狮子胖胖的身体,可身上什么也没有,怎么办呢?于是,他选了一个一次性盘子做狮子的脸盘,一张黄色的彩纸来做狮子的鬓毛,并贴了两只耳朵、一个大鼻子、又画了三只凶眼睛,接着开始做狮子的四只脚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了,想了一会,还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陆老师,我的狮子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们桌子上都有几个小的土豆、山芋,就对他说:“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比较小点,能够做狮子的腿的?”他开始找了一会没找到,于是动翻翻、西翻翻,突然发现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狮子的腿,困难解决了,他有开始做了,不一会,小俣开心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做的狮子!”
【分析思考二】
从观察中可以出来,小俣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错,就是动手能力还不够,遇到困难总喜欢找老师帮忙,尽管狮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的,但从他脸上开心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他正沉浸成功的喜悦中!
老师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孩子们从自己的家里带来的,所以活动的
兴趣较高,小俣已经掌握了狮子的基本特征,可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这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致,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制作前,示范一下各种材料的用法,再提供一些范例,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参考,不至于无从下手,由于时间原因,幼儿不能对各组材料进行一一尝试,因此我决定把这些材料提供在动手角,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装饰狮子。
观察时间:2023年6月12日 下午15:10
观察地点:大一班
观察对象:小俣
【观察实录三】
小俣正在合作造高楼,孩子都是属于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果然不一会时间,他和其他小朋友就发生矛盾了,小俣说:“这是我先拿到的。”孩子之间发生争执,还互不相让。我正想要阻止这个情景,小俣说:“你在我边上玩,我们一起玩。”小伙伴破涕为笑:“好的。”这时正在搭房子的小朋友说:“房子倒掉了,怎么办啊?”边上一起玩的小俣说:“你自己没有搭结实。”可一会时间,小俣的房子也倒掉了,接着两个孩子就面面相觑地看着……
【分析思考三】
在建构游戏中,观察尤为重要,教师要做无形观察者适时介入,充分观察、耐心观察,延迟指导。发现两位不会合作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积木,不必立即阻止,教师可以尝试着让他们交往,但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等待,观察实际的情况来确实是否需要介入引导。如:当幼儿有需要时、当幼儿希望得到肯定时教师要根据情况及时介入。
一方面是对幼儿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给不善合作的幼儿一次挑战解决问题的机会。
【回应策略】
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同一个建构区域中有5—6个孩子的时,对于观察要有目标幼儿,特别是要明确观察此幼儿的哪个方面,如:合作能力、拼搭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找准一个点。在下面场景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等原因,在垒高的方式上最多的就是直接往上搭,当积木搭得高时就很容易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