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 2023.5.12 | 班 级 | 大一班 | 幼儿 姓名 | 小Z | 障碍类型 | 抽动症 | 观 察 者 | 陆金茹 | 观察地点 | 大一班教室 | |
观察方式 | 1.自然观察( ) 2.介入观察( )3.随机观察( )4.定点观察(√)5.跟踪观察( ) 6.持续观察( ) | |||||||||||
幼儿表现 与 教师指导 | 1.情感与态度 2.行为表现(行为持续时间) | 幼儿游戏或教师指导照片 | ||||||||||
进入新的表演小舞台时,孩子们的表现是有些被动的,进去后不知道要干什么,对着好玩的各种道具和材料,他们抱着疑惑的态度,当老师给他们做了介绍后,才高兴地去拿各种材料,连着几天,他们只对材料和道具感兴趣,敲一敲、摸一摸、戴一戴、穿一穿,音乐,好象只是调动他们情绪的工具,即使是老师带着他们随音乐跳舞,也不及材料摆弄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小Z也不例外,注意力仍在材料的摆弄和探索上,并不关注音乐。他一手要将帽子带在头上,要穿上亲子制作的服装,还要一手拿一个乐器,他把竹棒拿去敲竹筒,去拿各种乐器,放下这个,又去拿另一个。
| | |||||||||||
分析与思考:(幼儿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教育支持行为有什么可改进之处?) 针对这种现象,我又提供了各种乐器、道具、幼儿喜欢摆弄、探索的材料,有真实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有自制的乐器。认识材料、打扮自己,尝试摆弄乐器、道具是这一阶段活动的特点,为此,我们老师要保护好幼儿的这种兴致,引导幼儿在摆弄和游戏中了解材料的多种玩法和用法,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帮助孩子装扮自己,引导幼儿多种方法使用,大胆探索,对幼儿大胆的尝试和有特点的玩法给予鼓励。让幼儿充分地“玩”起来,满足孩子探索需求,支持幼儿的个性表现,使幼儿熟悉和了解环境中的各种材料及功能,为幼儿以后自己独立地表演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