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陆金茹 | 推荐时间 | 2023.6 |
文献题目 | 抽动症可能没那么简单 | 文献来源 | https://{域名已经过期}/p/148769396 |
抽动症可以自己控制吗?尽管抽动的症状是非自愿的,但有些人可以抑制,伪装或以其他方式控制抽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功能的影响。 一部分抽动障碍的人,在抽动之前会预感,感觉到某些身体冲动的积累。在抽动发作后,因为释放了这种冲动,就会感到很轻松。我问过一些孩子,有的孩子说预感是痒,有的孩子说预感是酸,有的孩子说预感是累。 在有预感时候,如果自己有意识的控制身体运动,就可以短时期内抑制抽动。但是在抑制之后,经常会感觉到紧张情绪明显增强,需要抽动一阵来释放内在冲动的累积。 你可以试着体会这种感觉。尽量不眨眼,不眨眼的时间越长, 你会感觉到眼睛越酸,当最终眨眼时,你会感到很放松很舒服。 是什么引起了抽动症?抽动症的病因,科学家们还没全搞清楚,只知道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障碍。目前的研究表明抽动症和一些脑区(包括基底神经节和额叶皮质)相关,这些区域的神经连接以及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异常。 抽动不完全是一种心理问题,但是肯定跟心理因素相关。我看到的情况是,紧张焦虑的孩子不一定都抽动,但是抽动的孩子都是容易紧张焦虑的孩子。 抽动症状会在放松时候变轻,在兴奋、紧张、专注时候变严重。某些身体感受也可能会触发抽动或变严重,比如领子太紧可能会触发抽动,听到其他人嗓音子也可能会触发清嗓子的抽动。 抽动症的共病很多人分不清多动和抽动,我必须强调一下,这二者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但是二者同为神经系统障碍, 共病率还挺高的。 多动症患儿中有20%-30% 中有抽动症。抽动症中有超过50%的人患有多动症,30%-40%的人患有强迫症。所以抽动症是个值得重视的情况。 抽动症的治疗传统治疗方式是服药和心理治疗,但这都不是全面的治疗方式,因为不能解决全部的相关因素。 引起抽动的原因是神经系统障碍和容易紧张焦虑,所以 从两方面来一起调整才是最好的方案。一方面,要帮孩子提高神经反应的稳定性,让身体运动不那么容易不受控。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提高压力阈值,变得不那么容易紧张。如果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有学业困难,要想长期有效不复发,还需要帮孩子解决注意力问题,提升学习能力。 所以需要结合孩子本身情况,一个人一个方案。一般3-4次起效,但是有确切的效果,需要16周左右一个疗程。病程越长,程度越严重,需要的周期越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