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整理课程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
——大班《我们“慧”整理》课程案例
大四班 姚毅 张晓倩
课程背景:
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听到收拾玩具的音乐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是凌乱的玩具仍然会被散落在地上或者玩具柜上,人在哪儿东西就开始堆小山的场景是否戳中了大家的“痛点”?这一次,我们的课程故事从小书包为起点,以每周的劳动日为契机,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开启了一场有关6S整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智慧之旅。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尝试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和孩子们探索关于整理的奥秘。结合《指南》及《纲要》梳理归纳出大班幼儿的整理能力发展目标。以“激发整理情感,提高整理意识,提升整理能力,玩出整理规则,养成整理习惯”为方向,以真正帮助孩子实现 “愿整理”——“懂整理”——“会整理”——“慧整理”——“善整理”的成长途径。
大班幼儿整理能力发展目标 | ||
逻辑走向 | 主项目 | 分项目 |
自我 | 个人物品整理 | 1. 学会将个人物品有序的放入书包内,不乱塞乱放。 2. 知道从书包里拿出来的物品要放回书包原处,不要将其乱丢。 3. 合理安排书包柜、书柜等个人空间,物品归类摆放。 |
他人 | 教室区角整理 | 1.活动结束后能积极主动参与整理,不依赖不拖延。 2.材料使用完以后能自觉整理并按标识一一归类摆放。 |
园所区域整理 | 1. 愿意主动担任志愿者,为园所整理器械、物品。 2. 萌发物品、器械摆放合理性的意识,检查摆放的安全性。 | |
社会 | 家庭物品整理 | 1. 爱护自己的玩具和物品,在成人指导下收拾和整理。 2. 愿意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 |
社区环境整理 | 1. 初步懂得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学习收拾和整理。 2. 能对生活物品进行分类摆放,整理丢弃。 |
课程资源:
1. 班级资源:班级区角、一日生活的各类物品。
2. 园级资源:户外区域、大型游戏材料。
3. 家庭资源:家庭整理中学习新的经验。
4. 社会资源:小区楼道、小区垃圾的整理、清扫、地面车辆的停放等。
课程目标:
1.建立幼儿及时整理与收纳的意识,形成整理收纳的习惯。
2.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计划性,对整理的位置、顺序进行分析。
3.培养幼儿独立性、责任感、成就感,体会到动手做事的成就感。
4.引导幼儿学会做计划,有条理地管理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