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被大家“抢走”的东西 班级:中三班 观察者:黄虹乔
观察时间:2023年4月18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室内美工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区域活动之前,我拿出两筐操作材料对小朋友们说:“今天老师给手工操作区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有吸管、糖纸、模具刀、皱纹纸、小盘子、小树枝等等,看看小朋友用这些材料和橡皮泥能做成什么,待会把你做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活动开始了,有十几名幼儿一下拥挤到手工操作区这块场地,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橡皮泥又成了孩子们手中的“香饽饽”,只见文文最先抢到模具刀,接着文文把彩纸拿到自己的跟前。
【分析思考一】
美工区是孩子们常去的地方,每次活动都有许多小朋友进入到美工区玩他们喜欢的橡皮泥,他们用橡皮泥搓麻花、团小球,做糕点,但是由于缺乏一些辅助材料,过一段时间后幼儿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搓搓、团团、压压,美工区逐渐无人问津。新材料的出现使得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美工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新材料的渴求与企盼。
观察时间:2023年4月18日 下午15:20
观察地点:室内美工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由于准备的材料非常充足每个幼儿都拿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筐里还剩下不少材料。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文文小朋友一会拿刀无目的地切来切去,一会又拿小盘子摆弄来摆弄去,文文拿着糖纸对着教室看了又看,显然她又发现了彩纸的另外秘密……
【分析思考二】
在他们不断发展和进行的游戏中,需要新的材料的补充和投入,新材料的投入不但满足了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而且新材料的出现是游戏情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孩子诱发产生新游戏行为的动因。
观察时间:2023年4月18日 下午15:20
观察地点:室内美工区
观察对象:陈陈、艺艺
【游戏实录三】
大部分幼儿都只停留在摆弄老师提供的游戏材料上,很少有小朋友在那儿专心地进行操作。直到游戏结束,大多数孩子也没有用这些辅助材料做出好看、好玩的作品。
【分析思考二】
在新材料的投放上我没有过多地进行考虑,认为材料提供的越多就越能吸引孩子,孩子游戏的坚持性就会越久。事实证明,材料提供的越多反而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游戏的材料上去了,结果就像文中所讲的那样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没有达到预计的活动目标。
【回应策略】
1.改变材料的投放方式,逐步增添游戏材料。
活动区的材料要不断变化,应该在幼儿游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幼儿提供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材料的投放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而不能一下子提供较多的游戏材料,在更新游戏材料时同时要把旧材料拿走一些,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
2.材料投放的数量要适中。投放的材料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过多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力的转移,幼儿光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不利于幼儿之间的交往和创造性的发挥。但过少容易造成幼儿挣抢玩具,引发矛盾冲突。因此在下次活动中尝试看一看到底提供多少材料才是最科学的、合理的,既能吸引幼儿,又能让幼儿玩得恰如其分。
3.在游戏评价中让幼儿讨论这些辅助材料能做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地利用这些材料?让幼儿讨论材料的使用方法或一些创造性的使用方法,以便让幼儿在对新材料的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创造性地进行使用。
4.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根据孩子好模仿的特点,抓住典型,树立榜样,选取一名创造性强,玩得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将他的作品进行展览,这样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