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音乐治疗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3年9月8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在戏剧游戏“克兰西的烦恼”中,故事中的人物克兰西为了能吃萝卜,晚上偷偷摸摸去红背牛那边吃萝卜,老师请幼儿分析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老师请小吴和小朋友合作扮演其中的场景,他选择合作扮演“栅栏”,并说出自己的观点:“不可以去偷吃草,偷东西是不对的!”【分析思考一】
孩子很完整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能和小伙伴交流,这让老师和家长都感到非常欣慰!老师通过教育戏剧的多种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扮演角色、就事件内容和戏剧游戏情节进行讨论和交流,小吴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得到发展,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受同伴欢迎的言行,并愿意慢慢地改正。
观察时间:2023年9月15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小吴,我采用了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他,我根据小吴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小吴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我及时抓住小吴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他即兴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分析思考二】
在进行韵律训练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探索小吴所适应的、所需要的具体的节奏,这个节奏不但能使他的运动快慢适中,活动协调,不会因太急促而不知所措,也不会因太慢而无所作为,而且这个节奏还是他的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外在的音乐节奏如果与他内在的身心活动节奏相一致、相融合时,他就会接受这样的节奏,并能自动地以这样的节奏来协调生活,显得比较适意自在。因此,要耐心探寻适宜于他的节奏及相应的音乐。
观察时间:2023年9月22日 上午10:03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区域游戏开始了,小吴自己走到音乐曲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歌曲伴奏,同时,几个小伙伴也加入,同小吴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这使得小吴在模仿同伴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
【分析思考三】
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中,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主要强调手段的丰富性、灵活性、生动性,淡化技巧的深度训练,其中让自闭症儿童在音乐伴奏下即兴表演的启发式教学形式,十分适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患儿共同体验音乐。
【回应策略】
1.教师要做到关爱边缘儿童,不能排斥或无视边缘儿童。教师给孩子建立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对孩子的行为纠正有很大的帮助。
2.注意观察和分析边缘儿童的行为,了解孩子的想法。在和孩子谈话时,声音要平和,要和孩子同一高度的视线。平时玩游戏或在室内也要控制音乐的音量和游戏的节奏,太强劲的音乐不适合孩子。
3.边缘儿童需要更多的动手机会。收拾和整理东西都非常适合孩子,让孩子有存在感和满足感,也不会到处走动去弄其他东西。
4.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戏剧游戏方式的确帮助了孩子,孩子积极参与游戏中,在游戏中没有压力、愿意表现自己,通过人偶对话和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幼儿慢慢接受同伴,从中感受快乐,最终就会走出自己的世界!
5.要和家长保持沟通交流。教育需要达成共识,家园相互配合做好引导和干预工作,效果会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