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陆金茹 | 推荐时间 | 2023.7 |
文献题目 | 被魔法附生的病症——抽动症 | 文献来源 | https://{域名已经过期}/p/38123254 |
说起抽动症,可能大家会有点陌生,它是孩子的中较高发作的一种疾病,由于很多人对于抽动症没有正确的认识,往往在患病初期没有做到正确的对待。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它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反复的、刻板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 通常在3至15 岁间发病,男性占比例比女性多。60%的抽动症患儿刚开始会表现为频繁眨眼,之后出现清嗓声、耸肩、摇头等症状。疾病初期,容易被误诊。 1825年,法国医生妥瑞发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病例,典型症状就是病人的脸部肌肉会不由自主地抽动,严重的时候,肩膀和手臂也会剧烈抽动,同时还伴有无法控制的尖叫,或是骂人的脏话。在中国,最早发现这种病例是在1963年。 在临床治疗中,接触过很多因为被老师家长归咎为“不良习惯”、“坏毛病”或者被误诊为结膜炎、鼻炎而被延误的病例。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真的是眼睛的问题,眼结膜可能充血、水肿、眼睛分泌物多,用眼药水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如果是抽动症呢,就是不停地眨眼,他的眼睛并不充血,眼睛也没有其他感染症状。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都是无意地、无法控制地。 为什么孩子会得这样的怪病? 除了先天的神经发育缺陷以外,后天的因素里(如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这里面的不利因素更多、更深层、更不易被察觉。抽动症虽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在家庭、在父母。抽动症的患儿往往与心理因素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有关。或常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人提醒、伴发感染等而诱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