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儿童游戏干预指导案例(9月 邵冰青)
发布时间:2023-09-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邵冰青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建构游戏《淹城野生动物园》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邵冰青  

观察时间:2023912 上午95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游戏实录一】

最近幼儿园的饲养角里买了一些小动物鸡、兔子、松鼠、鸭子。散步的时候,我们经常去看看这些小动物。孩子们会问老师小兔子最喜欢吃的是萝卜吗?小鸭子晚上睡在哪里?小松鼠晚.上睡觉冷吗?有一天,小文从玩具筐里拿了一只小兔子到建构区,说要给小兔子造一个家,引来了好几位小朋友的围观,也有几个小朋友到玩具筐里拿了小狗、小老鼠拿到建构区里,说要给这些小动物造家,于是建构游戏“小动物的家”便应运而生了。

建构游戏开始后,幼儿都投入到自己的建构中了。熙杰和小文选择了大型泡沫积木,沿着地毯的四边开始搭建,会儿就用积木围城一个四四方方的围墙。然后小文和熙杰把玩具框里的小动物都放在了围墙里。

  

【分析思考一】

小文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泡沫积木进行四面围合和垒高,说明幼儿对简单的围合、垒高技能掌握的较好。泡沫积木一起轻巧的特点,比较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围合、垒高的练习。同时幼儿能利用玩具筐里的动物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构“小动物的家”,说明幼儿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再创造,开展建构游戏。

 

观察时间:2023915日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游戏实录二】

熙杰摆弄着地毯上了玩具小动物,他拿起一只小动物放在围墙旁边,把小动物排成一排。然后他把一只小蛤蟆玩具扔到了一边。小文看到了大声喊起来“你怎么把小蛤蟆扔到外面了!”说着把小蛤蟆扔进围墙里。熙杰又把小蛤蟆扔出来,小文又扔进.....几个来回后,熙杰哭着找老师“老师,小蛤蟆是住在水里的,我搭的房子没有水!”小文“老师,熙杰的小蛤蟆没有家了,怎么办?”老师“那我们一起想先办法,给小蛤蟆造一个有水的房子好吗?”熙杰和小文直点

头。

 

【分析思考二】

小文看到“小蛤蟆”被熙杰扔出来后,能够对熙杰的行为进行纠正,体现了小文富有同情心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老师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水、陆、空三个生活环境进行分类,为下面的建构小动物的家做好铺垫。.

 

观察时间:2023年9月24日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观察实录三】

熙杰跑来对我说“老师,小文把我搭的围墙都拆了。”老师小文,你为什么要拆围墙呢?小文:“我去过动物园的,那里有一个大门的。我们这里没有,

都不能走进去了。”老师“原来是这样啊,熙杰误会你了。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熙杰。熙杰,你愿意和小文一起给动物园造一个大门吗?”熙杰连忙点头两个小伙伴一起把西边的围墙拆了,在那里开了一个大门,用积木做了一扇门。

      

分析思考三

小文能在建构活动中发现没有大门不方便进出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搭建大门的活动,说明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能积极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建构作品。在小文出现拆掉围墙的“破坏性行为”时,教师通过耐心询问,了解原因。通过引导,幼儿能和同伴讲清拆围墙的原因,并争取同伴的帮助,一起建构大门的行为,让幼儿更加放松和自信,游戏更加尽兴。

 

【回应策略】

1.建立信赖关系 
  有语言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讨论儿童喜欢的事物。如,儿童自由拼搭积木,喜欢拼搭机器人,等儿童拼完机器人后,教师可以问:“XX(名字),这个是什么?”儿童回答:“机器人。”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立即给予反馈。如果自闭症儿童无语言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耐心观察儿童,并寻找时机介入到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如儿童正在玩积木,教师则在一旁耐心观察,同时在儿童旁边进行平行游戏(玩积木)。倘若儿童向教师方向看,教师则可以开始试探性地介入到儿童的积木游戏中,拿一块积木或者取走一块积木,若儿童反映过大,教师则立即停止介入,继续平行积木游戏,如果儿童无反映,教师再继续介入,增加与儿童游戏的连接。教师介入儿童积木游戏需要循序渐进,逐渐与儿童建立信赖、安全的关系,有利于后面有任务指向性的积木游戏的顺利进行。

2.吸引共同注意,发展其他有意注意 

共同注意行为分为响应性共同注意、眼神接触、协调性眼神转换、自发性的指向,有效的共同注意策略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进行积木游戏的效率。如:积木游戏走迷宫。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能够对近处的物体进行目光注视,并作出相应的游戏行为。能够对移动的物体进行目光追随”。如教师指向积木方向同时说:“XX(名字),请你帮老师拿一下积木箱。”儿童目光跟谁手指指向的方向看,就完成一个共同注意小目标。教师在讲解迷宫的特点的时候,指向入口并说:“这是迷宫的入口。”在拼搭迷宫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完成拼搭迷宫的任务;教师故意犯错,并问儿童:“XX(名字),你看我这里搭对了吗?”,让儿童判断并纠正。训练儿童的有意注意、对近处物体的注意,通过提问引发儿童共同注意。在结束后,通过拆积木,收积木的结尾工作也可训练儿童对近处物体目光注视、目光追随的能力。

3.轮流 
  轮流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如教师和学生轮流模仿对方搭积木游戏,先从教师开始,用几块积木搭一个造型拆开后并说:“轮到XX(姓名)”,接着让儿童按照刚才的程序搭建;然后,儿童搭教师模仿,搭建的造型可以随意发挥,搭建好并拆开说:“轮到你(老师)”。,如果儿童对轮流的指令没有反应,则需要教师通过辅助手段引发儿童反应。儿童和教师轮流搭并轮流模仿,逐渐地培养儿童等待、轮流游戏、模仿、自我控制以及观察的综合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