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抽动症的危害 | 学习时间 | 2023年9月 |
主讲人 | 卢青 | 撰写人 | 陆金茹 |
学
习
感
悟
| 抽动障碍始于儿童、青少年,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性抽动伴有发声性抽动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不同肌群受累频率有从面上部到足下降的顺序,也就是说,抽动通常是从面上部(眨眼等)开始,接下来是面下部(歪嘴等)及颈、肩部抽动,然后是躯干及下肢抽动。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被认为缘于面部负责表达各种内心感情的表情活动,且面部肌肉本身的运动又有种种互异的变化。抽动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种种复杂的、形态奇特的复杂抽动动作。 抽动症状的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出波动性特征,常常起伏波动,时好时坏,可以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以因某些诱因而使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抽动形式可以改变“换来换去”,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抽动症状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抽动症状,抽动越来越多样化。有些患儿对自己所表现出的抽动症状深为苦恼,为避免别人的耻笑或家长的指责,有时当出现抽动或发声后,迅速做一另外的动作企图掩饰,结果反而又出现一些复杂的动作。 一般而言,抽动并非绝对无法克制下来,但是就好像想克制打喷嚏一样,也许可以暂时压抑住,却无法达到持续克制的效果;要不然就是勉强压抑下来,却令人非常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