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尊重差异 多元融合 | 学习时间 | 2023年9月 |
主讲人 | 李博丽 | 撰写人 | 姚毅 |
学
习
感
悟
| 一、尊重差异,融合是“责任” 说到尊重差异,我回想起了李天顺教授讲座中播放的一个电影短片《漂浮》,短片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天生具有特异功能,能像蒲公英一样在天上飘,却被周围人当成异类,被父亲关了3年。这个小男孩让我不由联想到了之前在学校招生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孩子们,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看做人群中的“异类”,不被普通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接受,虽然他们能够拥有随班就读的权利,但往往只是随班就“坐”就座师的重视。目前,身边的随班就读并不等同于融合教育。从李天顺教授的讲座中,我了解到,如今大力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重大战略选择,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意味着,新时代融合教育面临着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的新挑战,有了政策的支持,特殊的孩子们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今后他们能够在普通学校接受到比随班就读更高一级的教育——融合教育。可以说,融合教育是社会的进步,同时是社会的责任,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多元融合,学习优秀经验 在区域经验分享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天津北辰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经验分享。北辰区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协同促进特殊需要学生的康复,建立了服务特殊需要学生的生命理想课程体系以及终身教育康复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服务特殊需要学生为核心,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以部门履责为基石,以社会联动为保障的一条多方支持、联动服务的多赢新型服务链条,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教育康复、社区融合、社会实践、家庭成长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根据发言人周鹏程的介绍,北辰区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一是精准评估,合理安置,促进有效融合;二是建构课程,科学干预,探索融合新模式;三是立足需求,从心支持,助推自然融合;四是整合资源,反向支持,赋能特殊需要群体;五是按需帮扶,完善管理,提供适切支持。 通过他的分享,我感受到要想把融合教育工作做好,就要从做好学生评估开始,接着构建课程、整合资源等等,其中的环节缺一不可,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