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一起真好玩 班级:小四班 观察者:王群
观察时间:2023年 10月8日 上午9:45
观察地点:室内角色扮演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表演区里布置了各种各样的服装以及演出的道具,还有小舞台。很多孩子都喜欢登上小舞台展现自己。文文小朋友每次都抢着让自己上台,总会把别的幼儿挤下去,霸占小舞蹈。而其他幼儿想上去表演也没有机会。还有个别幼儿连看都没有看,由于胆小的关系吧!个别小朋友让他去表演区,只要看到文文在,老师一让他们进表演区玩,他们就不太愿意。
【分析思考一】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展示自己,让小朋友看见自己的表现,让老师看见自己的精彩表演。让大家为自己喝彩,但是由于场地的关系,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好的在上面表演。所以导致孩子们都有想让自己先表演的的欲望。就像章杰小朋友会一直让自己来表演,虽然他的演出已经演过又演了,但他还是喜欢让自己演出。这更能体现他的表现。李佳译小朋友的胆子小,不敢上去演出,而且还是以开放表演区,她就哭。我们还得多鼓励他,让她克服这种困难。
观察时间:2023年 10月11日 上午9:55
观察地点:室内角色扮演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文文今天当演员,他对舞台上提供的头饰十分感兴趣,抢着戴上头饰,还招呼旁边的小朋友:“看,我变成兔子了。”“你来做灰太狼吧。”赵曲祎一听立刻两眼发光,戴上“狼头”做起了灰太狼。一旁的鞠昊轩不乐意了,说:“不行,我们要唱歌的。”可文文继续“引诱”:“没关系,我们来演《兔子和灰太狼》,要不,你来做小兔子,让灰太狼抓你,一会儿我就来救你。”鞠昊轩终于被“诱惑”了:“好吧。”于是,精彩剧情开幕了。
【分析思考二】
从表现来看,这一幕正式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再现。孩子们喜欢看电视,特别是色彩鲜艳、富有想象的动画片,他们经常会沉浸在角色和情境中,在游戏时更不例外。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应该为他们的表现鼓掌,只有孩子自发的游戏,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也是孩子获得提高的最佳时机。
观察时间:2023年10月24日 下午15:10
观察地点:室内角色扮演区
观察对象:文文 赵曲祎 鞠昊轩
【观察实录三】 音乐活动《小白兔捉迷藏》开始了,音乐刚出来,孩子们有的说:小白兔跳出来玩,有的说:它去拔萝卜去,还有的说:它去超市买好吃的。只有文文说:“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来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等狼来捉小兔时,大家都变成花、草、树、石头等,等狼过来问:你是谁呀?没有一个说是小兔,崔沐澄说:“狼是食肉动物,它不喜欢吃草的。”看来孩子们还能区分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呢!
【分析思考三】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生成了有关食物链的问题,也热衷于讨论食草和食肉动物的话题,在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生成式主题活动的历程中,我时时为小班孩子的创造潜能而惊讶和感动;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活生生的知识,这些活动使我的教学实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虽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但实践让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至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珍贵的,真正符合幼儿需要,有利于每个孩子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回应策略】
1.观察幼儿表演,倾听幼儿的心声,淡化游戏的结果,不必拘泥于游戏的要求,不强加教师的意图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被承认的。
2.让幼儿有充分时间和自由进行表演。心里无压力和负担,教师担任好旁观者的角色,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创造。
3.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在幼儿眼中,教师事先准备的精美的道具并不比他们自己制作的道具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