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策略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姚毅 | 推荐时间 | 2023.10 |
文献题目 | 学前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儿童同伴接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文献来源 | 现代网 |
(一)核心概念 1.同伴接纳:同伴接纳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 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反映了群体对于个体的态度,对于个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同伴接纳类型常常被分为受欢迎、受拒绝、被忽视、矛盾型及一般型。同伴接纳程度是评价融合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维度,直接反映了学前特殊儿童在普通幼儿园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 2.学前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 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形式,是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融入主流学校的支援系统。学前融合教育强调为特殊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本课题中融合教育的对象是普通幼儿园普通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 3.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是指在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以及行为等 多方面存在发育障碍的儿童。自闭症发生于儿童早期,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课题界定 学前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儿童同伴接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是以融合教育为基点, 主要通过个案分析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调查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儿童对自闭症儿童的同伴接纳的现状,并探索、分析该现状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提高特殊儿童同伴接纳程度的策略,促进普通儿童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与接纳,增强学前融合教育的效果,从而达到真正的融合。 (三)研究背景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特殊需要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幼儿园,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世界性潮流。近年来,我国普通幼儿园存在残障幼儿入园率逐渐提升,但已入园特殊儿童因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的水平不够,造成特殊需要儿童融入情况差等情况,不利于儿童个性潜能的开发,不能满足特殊儿童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苏教基[2018]25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融合教育对学前特殊儿童潜能开发的积极作用,需要为特殊儿童提供有支持性的环境。支持性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和氛围,而同伴关系以及同伴接纳程度作为评价融合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维度,直接反映了学前特殊儿童在普通幼儿园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课题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包括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感知觉反应异常,自闭症儿童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障碍、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调节情绪和行为,获得安全感,更好地适应普通幼儿园的教育环景。相关研究表明,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儿童会产生一系列的行为缺陷和行为过度。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一名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中自闭症儿童的同伴接纳现状,分析特殊儿童同伴关系现状及原因,提出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性融合的策略,以提高融合教育的效果,是一种学前融合教育实施策略的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