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儿童游戏干预指导案例(郑爽 10月)
发布时间:2023-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郑爽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创意拼搭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郑爽  

 

观察时间:20231024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在建构游戏时,文文和忆忆两个人坐在一起,忆忆说:“小文,我们一起搭房子吧。”小文并不知道该怎么搭,于是他一直在看忆忆是怎么搭的,只见忆忆拿一块长方形当“门”文文也同时找一块当“门”,就这样小文边看忆忆边搭。

 

【分析思考一】

对于孤独症的文文来说,他在各方面都稍弱于同年龄段的其他孩子,所以再分配游戏伙伴时老师可以安排一个能力强的孩子去协助文文。这学期,小文重念大班上学期,年龄增长,各种经验也在增长,他在遇到问题时,不是第一时间喊老师,而是尝试自己解决,通过自己努力,做到的事情,使他更加开心。   

 

 观察时间:20231024日 下午1515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在搭房顶时,小文找不到和小宇一样的三角形,小宇告诉小文:“你用长条也可以当房顶,”就这样两人搭了两座一模一样的二层楼,小文非常高兴的说,我们的房子是一样的,两个人都很高兴。

 【分析思考二】

孩子模仿能力都很强,当自己会一样本领,看到别的小朋友不会时,总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也很愿意教,。这时让幼儿教幼儿往往比老师教效果好得多,老师则静静的做一个观察者即可。

 

 观察时间:20231025日 上午1003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实录三】

在建构区中,小文和涵涵将“城市赛道”的区域由原来的简单车道升级变成了仿真的城市道路,熙熙和涵涵小朋友都选择了“城市赛道”,他们都选择了一辆自己喜欢玩具车,经过了简单的商讨开始了游戏,游戏过程中先后听到涵涵告诉熙熙“那是单行线”、“那是转弯路的标志”……几分钟过后小文走出了区域。

  

【分析思考三】

首先我们知道这是一次试玩的活动,幼儿的参与程度很高,兴趣很浓,通过这次试玩观察发现涵涵小朋友社会经验丰富,游戏中涉及到的知识基本了解,由于教师没有讲清楚游戏规则导致区域游戏中的幼儿出现不和谐现象,老师检讨如果能够提前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道路标志和常识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不和谐事件的发生。

【回应策略】

1. 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讨论儿童喜欢的事物。如,儿童自由拼搭积木,喜欢拼搭机器人,等儿童拼完机器人后,教师可以问:“XX(名字),这个是什么?”儿童回答:“机器人。”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立即给予反馈。如果孤独症儿童无语言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耐心观察儿童,并寻找时机介入到儿童的游戏活动中。

2. 有效的共同注意策略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进行积木游戏的效率。如:积木游戏走迷宫。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能够对近处的物体进行目光注视,并作出相应的游戏行为。能够对移动的物体进行目光追随”。如教师指向积木方向同时说:“XX(名字),请你帮老师拿一下积木箱。”儿童目光跟谁手指指向的方向看,就完成一个共同注意小目标。

3. 轮流游戏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如教师和学生轮流模仿对方搭积木游戏,先从教师开始,用几块积木搭一个造型拆开后并说:“轮到XX(姓名)”,接着让儿童按照刚才的程序搭建;然后,儿童搭教师模仿,搭建的造型可以随意发挥,搭建好并拆开说:“轮到你(老师)”。如果儿童对轮流的指令没有反应,则需要教师通过辅助手段引发儿童反应。儿童和教师轮流搭并轮流模仿,逐渐地培养儿童等待、轮流游戏、模仿、自我控制以及观察的综合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