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自闭症儿童家庭干预的有效方法 | 学习时间 | 2023年10月 |
主讲人 | 张瑞娥 张颖莹 | 撰写人 | 张亿 |
学
习
感
悟
| 一、设置程序时间表 孤独症儿童在次序记忆及时间组织上常常遇到困难,不能及时适应转换活动程序,以致于会因为无法理解即将发生的事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而程序时间表能够作为直接具体的视觉媒介,通过标识展示每日或某时间段内所进行的活动,让儿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明白需要进行的活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他们的焦虑,稳定情绪,并提高儿童的自主能力。家长可以拟定儿童每日需要完成的事项,并拍摄儿童进行该项活动的照片,制作成图表,粘贴在墙上,并在活动前提示儿童看时间表。 二、任务驱动教学 孤独症儿童常常不能结合环境进行相对应的语言表达,不能将语言与自身感受或者环境相联系。因此,家长可以通过给予任务,在现实情境中帮助患儿理解语言意义。例如,在饭桌上,妈妈可要求儿童协助摆放碗筷,给出“拿碗”的指令,引导儿童拿起碗并摆放,在过程中强调“拿”的动作及“碗”的词汇。应注意,日常的口头指令,应先从简单的指令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指令,儿童一旦完成立即予以奖励,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轻松音乐疗法 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特殊的识别能力及兴趣,因此音乐疗法是对孤独症训练的一个因材施教的治疗方法。音乐疗法的重点在于提高孤独症患儿社会交往能力,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宽注意广度,增加目光交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减少刻板行为及调动积极情绪,改善自我封闭的情况。 家长可以依次进行以下训练: ①相互问候:每次训练开始时,使用“你好歌”相互问候,吸引患儿注意力,延长与患儿的目光对视时间; ②音乐聆听: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播放歌曲,使其跟随旋律哼唱,后期可进行父母与儿童的轮替演唱; ③音乐律动:在播放音乐时,父母带领儿童做身体律动或打节拍; ④结束活动:跟随音乐,儿童与父母一起演唱“再见歌”,结束完整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