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儿童游戏干预指导案例(10月 黄虹乔)
发布时间:2023-10-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虹乔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合作建构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黄虹乔

观察时间:2023年10月25 上午9:5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在表演开始之前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分配角色时,文文说:“我来演小猫吧”我接着说:好的,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小猫呢,他走起路来是怎样的?”许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学起了小猫走路的样子,轻轻地,文文说:调皮说完就蹦蹦跳跳的出来了。哟,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班小朋友走路的样子你都知道,真厉害!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就请来表演。

  

【分析思考一】

对于自闭症的文文来说,他在各方面都稍弱于同年龄段的其他孩子,表演源于生活,把表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生活的情境化令孩子们更置身于表演“生活中”,

文文在讲述上可能有点欠缺,但是生活经验还是有的所以在表演中可以布置一些容易的、台词简单的角色给他来表演。同时也提高了文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敢于尝试的习惯使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大大增强

 

观察时间:2023年10月25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早上自己选择的活动区域去游戏吧!文文,小苹果,周端着小椅子来到小舞台前面,打扮了好了之后,周子易第一个走上了小舞台,他在小舞台走着模特步,不停地变化姿势,可小观众们似乎并不感兴趣,周子易又拿起一只粉红色的灯笼,美滋滋地摇来摇去。一会小苹果也走下了舞台,他摘下帽子,穿上了蜘蛛侠的衣服,拿着“宝剑”,在旁边不停地摆着动作。看着空空的小舞台,我提醒文文“小苹果,你不去表演节目吗?”等到文文站在小舞台,“你想唱什么歌呢?”文文说:我想跳别的。

 

【分析思考二】

孩子们在舞台的表演也许只有几分钟,但是却能够体现出孩子们平时的表达表现能力,习惯培养,大胆自信等多方面素养。在音乐的提供上我们选择了孩子们当下学习过的歌曲,认为幼儿比较熟悉,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中进行表演和巩固。但内容单调,并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参与的兴趣,导致他们并没有表演的意识,更多的是喜欢装扮行为。

 

观察时间:202310月25 153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实录三】

下午文文和几个小朋友还是在角色游戏中进行表演,他们想表演大剧院了,我问他们:“什么是大剧院?”孩子们告诉我是表演的地方,还有人来观看表演的。于是游戏就这样开始了,就看见孩子们在忙着摆椅子,然后都挤在台上,有的拿乐器,有的拿话筒,文文开始表演起了“小星星”。而台下的小椅子上,小观众们也是自由的走来走去,想坐下就坐下看,想走了就走了,正在表演的孩子还会跑到其他的地方去玩……

 

【分析思考三】

这次文文在不停的在表演小星星,有的小观众都没有了兴趣离开了,而且小演员与小观众之间没有互动性,大家都是比较随意的,表演的人只管自己表演,而小观众也是想走就走,想看就看。而放了动画片以后,虽然小观众的热情比较高,都在认真观看,但是同伴间的交往没有了,小演员也形同虚设了。

 

【回应策略】

1.幼儿会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和学习 

两个幼儿在互相模仿学习中,不经彼此都学会搭建小房子,同时两个人也成为了好朋友,而且学习的氛围十分的愉悦且轻松,孩子之间也有了交往的过程。

2.在游戏中了解清楚幼儿发生的问题的原因。

从观察中老师发现糖糖是个生活经验很丰富的孩子,他生气的原因是大家不按照规定“行驶”,但却不知道小朋友们真的有一些不懂!所以生气的要求退出游戏。

3.适当降低难度,便于幼儿观察模仿。

适度降低难度,将餐具(碗、刀、叉、勺、盘子、餐巾、杯子、高脚杯)的摆放要求以照片的形式呈现,便于幼儿观察模仿,并将摆放的时间调整为根据客人的需要来投放。

4.区域观察中用更深刻的目光去解读孩子。

通过这样一件事请我发现生活中一定要多观察幼儿,多观察身边的小事,从行为上理解幼儿的一些表现,比如糖糖生气的原因,我进行了正面的处理,让他由不开心变得高高兴兴可见一个孩子的行为需要周围人的仔细观察,才能理解,而孩子们的行为不是观察理解就算了还需适当的处理,对幼儿有一定的回应,才能呈现教育的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