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11月份安全活动:自己物品自己用
朱旻晨 张晓倩
活动目标:
1.观看玩偶表演,对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知道应当使用自己的生活用品。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了解随便使用他人物品带来的健康隐患。
3.能在老师的英倒下,根据提问讨论情境表演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自己的标记,教师在教室里随意不知幼儿的小标记
2.小女孩、小男孩玩偶,水杯一个,排练情景表演。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找标记
二、幼儿观看玩偶表演
三、引导幼儿讨论表演内容
1.教师:你觉得乐乐这样做对吗?如果你的朋友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做?
2.教师:乐乐愿意帮助别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但是,自己的杯子只能自己用,可不能借给别人。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四、观看教学挂图,了解不能乱用别人水杯、毛巾的原因。
小结:感冒的小朋友的水杯上会沾着看不见的细菌,我们用这样的杯子喝水,细菌就会从杯子上跑到我们嘴巴里面。眼睛发炎的小朋友用毛巾擦眼睛,细菌会留在毛巾上,我们再用同一条毛巾擦眼睛,细菌也会跑到我们的眼睛里。这样我们也会生病的。
五、教师提问,引发幼儿讨论,拓展幼儿的经验。
问:如果小朋友发现自己或者别人没有毛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活动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在活动开始时,多数幼儿还不太会回答问题、胆怯、不敢讲话,在谈话和游戏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并教孩子们讲,他们胆子大不了起来,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所在的班级。幼儿对教室的观察仔细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所提高,知道去寻找各种他们基本能找出教室里的物品,但摆放的位置还不是很清楚,需要老师的帮忙。但还有个别幼儿不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