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邵冰青 | 推荐时间 | 2023.11 |
文献题目 | 交往主题绘本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文献来源 | 中国知网 |
1.营造同伴交往的主题环境、促进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实验班教师也非常注重营造班级中交往主题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和环境的互 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帮助幼儿解决同伴交往的问题,实验班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了交往主题墙,在主题墙中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如:我遇到的问题,我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和好朋友最开心的事儿,我的好朋友等,请幼儿可以将与同伴之间发生开心的事情,或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都通过图文的形式,绘画记录在画纸上,教师将幼儿记录的内容贴于交往主题的主题墙中,幼儿可以与同伴相互分享交流,既不断积累了幼儿与同伴之间互动交往的过程、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等,又可以丰富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积极情感体验,在体验中幼儿可以积累到更多同伴交往的方法和策略,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幼儿拥有良好的活动体验,感受到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互动中带给自己的快乐。 另外,实验教师在班级的阅览区还创设了我最喜欢的交往主题绘本,我推荐 的交往主题绘本等栏目,请幼儿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交往主题绘本记录在其中。 在交往主题绘本阅读氛围的渲染下,幼儿对于交往主题绘本阅读的兴趣逐步增 加,幼儿经常会将自己喜欢的交往主题绘本带来幼儿园和同伴一起讨论和分享, 在此过程幼儿自主阅读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对交往主题绘本内容的理解也将会 更深入。 2.选择适宜的交往主题绘本,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就是在不断观察和学习中学会成长和发展的,儿童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先观察同伴榜样的活动,观察后的结果将会在幼儿的脑中形成一种意向,当幼儿再次遇到与榜样相似的情景中,幼儿将会通过这种,做出与榜样形似的行为或活动。人就是在直接的观察和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各种行为,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社会学习理 论强调了观察学习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幼儿自我效能的作用。 在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实验班教师非常关注交往主题绘本的选择,希望通过提 供适宜的交往主题绘本,更好地激发幼儿对于绘本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 亲社会行为。 在选择交往主题绘本的过程中,实验班教师非常注重交往主题绘本的教育价值。首先,实验班教师以幼儿的视野走进绘本,追随幼儿的兴趣,选择符合中班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交往主题绘本,形象生动的故事人物、丰富多彩的故事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更能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呵护幼儿的鱼肚兴趣,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原则,充分发挥交往主题绘本的教育价值。 3.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形式,提高幼儿语言与非语言能力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的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语言是幼儿同伴交往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幼儿通过语言的相互交流获得更好的同伴交往互动。实验班教师在活动中,也非常注重对于幼儿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形式,不仅激发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不断提升幼儿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实验班教师开展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交往主题绘本集体教学活动、绘本 剧、图书漂流品和班级图书阅读区,打破了已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更自由、更开放、更多元化的活动形式。首先,实验班教师在选择交往主题绘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考虑到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四个结构维度:社交主动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社交障碍和亲社会行为,交往主题绘本需要既富含同伴交往教育价值的内容,同时也要满足同伴交往能力的四个维度。其次,在交往主题绘本集体教学活动中,实验班教师通过欣赏阅读绘本、共同分享交流、创设同伴交往问题情境、扮演绘本故事人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地与同伴分享交流,共同参与到关于同伴交往的话题讨论中,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肯定和回应,在交流中不断鼓励幼儿和丰富幼儿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另外,在绘本剧活动中,实验班的教师通过绘本阅读、绘本剧编排、道具制作、绘本剧表演四个环节,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我,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内容,并请幼儿们和同伴自主协商、选择绘本剧中想担任扮演的人物角色,不断丰富幼儿的活动情感体验,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方法。绘本剧的剧本来源于交往主题的绘本,同时也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绘本,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兴趣点为绘本剧的切入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绘本的内容设计成剧本的形式。在绘本剧表演中,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互动交往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4.创设家庭阅读环境、共同指导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 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还提出:“要确立大教育意识,充分利用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努力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与家庭社区生活一体化。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验班教师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于交往主题绘本的兴趣,激发幼儿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实验班教师与家长共同协作配合,创设计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共同指导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首先,实验班教师指导家长创设温馨、舒适、适宜、多元的家庭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创设阅读环境的同时,家长还可以提供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交往主题绘本,供幼儿自主地选择和阅读,提供给幼儿自由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也可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既帮助家长们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也点燃了幼儿亲子阅读的热情,帮助幼儿享受交往主题绘本阅读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在班级微信群、家园栏、家园互动平台上开设了交往主题绘本好书推荐、温馨阅读、展示分享等栏目,教师推荐了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学习特点、幼儿感兴趣、贴近幼儿同伴交往经验的交往主题绘本,家长们可以分享与幼儿亲子阅读时的心情体会、同时也可以家长们也可以展示幼儿在家长喜欢阅读的交往主题绘本,共更多的幼儿的自由选择和阅读。通过创设家园阅读环境,建立家园共同阅读的互动平台,不仅点燃了幼儿交往主题绘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供给更多家长和幼儿关于交往主题绘本的内容。 其次,实验班教师还与家长共同分享了亲子阅读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有效地 开展亲子绘本阅读,如在交往主题绘本的阅读中,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扮演故事人物角色、互动分享式提问、创编交往主题绘本内容、还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表演等方式。在阅读中,亲子能共同享受到交往主题绘本阅读的快乐,获得积极、快乐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家长还能引导幼儿了解在遇到同伴交往冲突时,可采取不同的同伴交往策略。正如张英萍 (2005)提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同伴交往产生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越高,交往质量和效果越好。幼儿的认知水平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同时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具有促进的作用。另外,实验班教师还组织了多样化的亲子阅读形式,如故事爸爸或故事妈妈、 亲子共同自制交往主题绘本、我们的绘本电台等活动,故事妈妈活动邀请妈妈们走进幼儿园课堂,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活动形式,与幼儿们一同分享交往主题的绘本,在讨论、分享、交流、游戏中不断丰富幼儿对于交往主题绘本内容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绘本阅读的兴趣。在亲子制作交往主题绘本活动中,家长们可与孩子自制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交往主题绘本,可以将自己与同伴交往的经历或者遇到的同伴冲突等故事一起记录在绘本中,从幼儿的交往经验出发,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幼儿们在制作中也能体会到制作绘本和阅读绘本的乐趣。在我们的绘本电台活动中,实验班教师邀请了家长和幼儿们可以将自己喜欢阅读的交往主题绘故事,通过录音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绘本电台,在绘本电台中可以及时与大家分享自己阅读的交往主题绘本,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体会和感受,满足了幼儿阅读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与非语言表达能力。实验班教师通过创设家庭阅读环境、分享亲子阅读方法、搭建亲子阅读交流平台等方式,不仅点燃了幼儿们交往主题绘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也不断丰富了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