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我上幼儿园啦 班级:小四班 观察者:姚毅
观察时间:2023年11月5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运动区
观察对象:七喜
【游戏实录一】
我组织小朋友玩《小兔子跳圈》的游戏,其他小朋友都会跟在我的身后一起学小兔子跳,唯独七喜看到垫子上的呼啦圈,立马抢在手里,不是满教室乱跑,就是把呼啦圈扔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还有一次,小朋友站在一起跳律动,而七喜却翻山越岭似的爬到了阅读区的小沙发上,手舞足蹈的跳舞,当时真把我们老师吓出了一声冷汗。事后,我把七喜拉到我的身边问他:“七喜为什么不和老师一起玩游戏?”七喜指着小沙发说:“恩---发---我。”我问七喜:“你是不是想去小沙发那里玩?”,七喜连忙点点头,拉着我的手要我陪他去玩。这样的七喜,真的是需要我们老师好好栽培的一颗小小种子。
【分析思考一】
表达性语言障碍是幼儿发展性语言障碍的一种,即: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个别幼儿的发展虽具有差异性,但园所、家庭、社会如果能增加对语言表达障碍等差异性和特殊性幼儿的教育,将极大帮助这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其产生的因素有: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更早或长时间观看媒体屏幕、祖辈带孩子,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观察时间:2023年11月13日 下午15:20
观察地点:扮演区
观察对象:七喜
【游戏实录二】
扮演游戏活动中王老师和我分别扮演猫和老鼠,带领幼儿们玩猫抓老鼠的游戏(七喜很快便被吸引)。七喜手里拿着老鼠的头饰走到我面前指着我,让我帮助他戴上头饰。我用语言提示:“你想拿头饰嘛?你想将头饰戴上是吗?”七喜低头不答。我接着问:“是,还是不是?”奇奇回答:“西(是)。”帮他戴上头饰后,我扮演猫假装追到他时,他发出“不!”的声音。然后我又故意追到他几次后,并用言语提示他-当老师快追到你的时候,你就说:“躲!”我就不能抓你了。接下来的三次追逐中,我用“好累啊,休息一下”“我要抓了哦”“我来追你了哦”等语言提示,七喜开始沉默后来会发出的“不”的单字共2次,最后的2次七喜终于开口说道“安安”(安全)。
【分析思考二】
活动中教师主动将幼儿的全部要求用语言的形式复述一遍,抓住幼儿每次开口表达的机会,提示幼儿用语言进行回答和交流。“皮格玛利翁效应”指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我们应抓住幼儿的心理,站在幼儿的角度,并用语言将幼儿的心理和情绪表达出来,与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建立彼此间的信赖;思考并内化幼儿表达不出的语义,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幼儿表达出来,同时通过提问的方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引导幼儿进行表达。
观察时间:2023年11月28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角色区
观察对象:七喜
【观察实录三】
角色游戏水果切切的游戏,七喜和其他几名幼儿非常开心地到老师那里领取了道具,七喜主动地说:“要”游戏中七喜和其他几名幼儿有很多自发的交流,并自主地说:“我”“来”“切”“嘭”,七喜开心的沉浸在游戏中。游戏结束时,我当众表扬了七喜的在语言表达上的进步。最后七喜很惊人地说了声:“歇歇!”。
【分析思考三】
这次活动,教师没有直接对乔乔进行干预指导,而是为乔乔创设了与同伴交流的环境。邀请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发挥示范作用,因为同伴间的交流会更加平等,也更容易。此次乔乔主动、乐于、敢于进行表达,实属非常大的进步。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幼儿的指导策略是:务必要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创设幼儿喜爱的环境,制定适宜的介入方式,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给予恰当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尽量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的具体含义,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指导活动的积极性。
【回应策略】
孩子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要与需求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学前教育面对的对象还有自闭症孩子、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脑瘫的孩子或其他发育有障碍的孩子,幼儿园教育不光要明确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遵循一般教育的规律,还要了解幼儿疾病发生、障碍缺陷、学习特点,这对于教师都是极大的挑战。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在教学生涯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带刺的花蕾”,在他们身上,会发生过许多令我们发狂也令我们欣慰的故事。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基石,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孩子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漫长教学时光里,教育者应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始终满怀信心,抓住教育契机,不段提高孩子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