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融合教育环境下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姚毅 | 推荐时间 | 2023.11 |
文献题目 | 绘本教学在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中的应用 | 文献来源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OTMxNzkzMg==&mid=2247507744&idx=1&sn |
一、孤独症儿童及其表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以及社会交往障碍。孤独症儿童都有明显的语言发育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发生在语言的各个环节上,从发声困难、异常,到语言学习障碍,有的家长甚至于会感到自己的孩子好像什么都会说,就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都说。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说话的时候总说。 二、绘本教学的特点和适用性 绘本以图为主,具体而直观的刻画和表现更有利于儿童的感受和理解,与文学故事相比,绘本似乎更擅长于表现一些极富想象力的故事。实践表明,绘本对于孤独症儿童也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当绘本呈现在孤独症儿童面前时,都自然地表现出对绘本的兴趣。 绘本可以成为孤独症儿童亲子教育的有效纽带。对于儿童的成长,家庭教育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心在引导家庭教育方面往往十分乏力,如何让父母或监护人与孤独症儿童在家庭里有效交流和沟通成为重中之重。利用绘本开展孤独症儿童家庭的亲子共读活动,可以建立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交流沟通的桥梁。 三、教学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中心内选取一个班级开设绘本课程,部分儿童能与成人简单交流、提要求,部分儿童会提出一些有自己想法的要求,例如“老师我不喜欢这个”、“你为什么今天在这里”等,逻辑以及语句通顺问题需要引导,情绪难以控制,发脾气后会出现自伤现象,伴随嚎啕大哭;其余儿童的沟通仅限于一问一答,并且语言表达宽度较短,对于老师的一些问句能简单理解,能通过图片指认的方式回答,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一些较难的语句需要老师提示后会模仿回答。部分儿童主动语言少,多重复语言,有鹦鹉学舌的情况,较多重复老师的问题或者自己学过的东西。部分儿童有简单音节发出,能模仿老师的一些音,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如“拿杯子”、“过来”等,有时还需要伴有手势提示,较长的指令要求和一些问句理解无法执行回应。 5-6月份增设绘本课开设班级,并且根据评估情况随机将儿童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本项目一共参与儿童达到74人,参与绘本教学的人数达到37人,未开设绘本课班级人数有37人。 绘本课程的设置:每两周选取一本绘本,采用听读法、提问讲述法、角色扮演法、移情法、改编情节法、延伸想象法和猜认法7种方式将绘本带入课堂,根据绘本的详细内容和课题进度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授。 (二)实施阶段 根据不同的绘本和进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1、听读法、提问讲述法 前期的绘本教学多采用听读法、提问讲述法的方式进行,通过儿童主动或者被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学习绘本,多听多看多回答或者指认来加强对于绘本的理解。前期绘本的选择也较为简单,多为绘本内容的表述相对固定,有明确丰富的词汇出现。老师展示绘本《大卫不可以》,通过语言与绘本结合的形式将大卫不可以做的事情表述出来,多读几次后请儿童跟随老师一起读绘本。老师根据儿童的能力来读绘本,有语言和理解能力的儿童在读绘本时,老师只表达其中一半内容,例如“哎呀大卫在吃什么呀,快看好脏啊”,儿童可以根据图片内容回答“他在吃口香糖”;有语言、理解能力稍弱的儿童读绘本时,老师表达陈述句形式“你看,大卫他在”,儿童可以独立表达“吃东西”;无语言的儿童可以在老师要求下指认出该图片即可。绘本熟练后让儿童根据图片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例如老师会问“大卫不可以做哪些事”,有语言的儿童可以根据图片提示或者老师语言提示回答“打架”“课上说话”等,无语言的儿童可以指认出其中打架、说话的图片。 通过前期听读法、提问讲述法进行绘本教学,儿童可以积累词汇量,学习简单的句式表达,在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可以积累词汇“口香糖、打架、画画、举手、开小差”等词汇,可以练习到句式“可以做的事情有XX有XX还有XX”,可以提高儿童主动举手表达以及主动思考的习惯。前期都是积累一些简单词汇,等积累到一定量后老师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前期积累的词汇就可以随之表达出来,一些逻辑、语序问题可以在语言提示下修改完成。 2、角色扮演法、移情法 中期的绘本教学多采用角色扮演法、移情法的方式进行,通过参与进扮演游戏或者老师扮演,儿童可以理解绘本内容。中期选择的绘本多为有多个角色、故事性较强。老师展示绘本《森林装扮大赛》,通过扮演和绘本结合的形式将比赛、装扮的概念教授给儿童。儿童可以自己选择一种动物和不同的头饰、装饰物来进行装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动性。可以自己想象哪些书里没有的小动物也参加了装扮大赛,并且扮成了哪种动物参加了,可以围绕孩子喜欢的动物再次开展一次新一轮的装扮大赛,并且根据孩子自己投票选择出最佳装扮动物大奖。 通过中期角色扮演法、移情法进行绘本教学,儿童可以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去通过自身体验的方式理解一个故事,自身体验后加强了意识和记忆,才更有自信去主动表达出一些内容,在表达中没有对错,只要儿童愿意开口表述即可,同时对于其他展现的儿童有了更多的接触,也能模仿其他儿童的表演方式,加强儿童间的模仿学习。
本中心儿童大J扮演了一只大象,在进行了简单的装饰后就参加了比赛 3、改编情节法、延伸想象法和猜认法 后期的绘本教学多采用改编情节法、延伸想象法和猜认法的方式进行,通过熟知绘本内容后进行一定的改编和想象,让儿童对于绘本内容能理解的更为透彻。选择的多为有开放性结局的,可以进行故事创作和改编的绘本。 老师展示绘本《艾玛去哪里》,通过改编、想象和绘本结合的形式将差异、颜色、场所的概念教授给儿童。儿童可以自己选择不同的颜色色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主动性。可以自己想象哪些书里没有的场景,并且艾玛在那个场所干什么。 通过后期改编情节法、延伸想象法和猜认法进行绘本教学,儿童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只要儿童愿意想象,老师就会配合着儿童把故事继续下去。同时提升儿童的情感表达,主动表达出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东西,较多涉及到儿童自我意识层面的练习。
本中心儿童大Z进行艾玛去哪里的再次续编所绘图片 (三)实施过程说明 1、初期的绘本教学在于积累词汇量,学习简单的句式表达。 以《大卫不可以》为例。如如(化名)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想要表达大卫在干什么以及不能干什么,但是一些词汇不会清晰表达,例如打架的画面,不会独立表达出“打架”这一词汇,只会表达“不可以”或者模仿老师做出叉叉的动作。 初期的多本绘本教学之后,如如的简单的词汇量有增加,在看到一些较难的动作图片后可以脱口而出那个人物在干什么,简易动作图片都可以独立回答,较为复杂的多人情境图可以在老师手势提示下一一表述出来每个人在干什么,认知图片、绘画能力有提升,语句表述还有些难度需要提示完成。 2、中期的绘本教学重点在于让儿童自身参与进来,提高主动参与能力和主动表达能力。 以《太阳公公笑哈哈》为例。彤彤(化名)一开始比较抗拒自我展现甚至是表现出情绪,看到老师或者其他儿童装哭或者装生气的样子就会立刻真的哭出来,很不愿意参与这种表演,即使表述人物的情绪也是很扭捏不愿意主动表达。 中期的多本绘本教学之后,彤彤的表现力有增加,愿意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在老师的多次询问之下也会表示自己不愿意做某些事情。 3、后期的绘本教学重点在于发挥儿童的想象力,提高儿童主动性。 以《森林装扮大赛》为例。昆昆(化名)的词汇量增加,主动性增加后,表现出较多的模仿和同一性,问句回答或者手工制作等都缺少自己的创新。 后期的多本绘本教学之后,昆昆愿意自己尝试一些老师都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在一些作品展示或者表述中能有更多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东西在里面。 (四)实施成果 1、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昆昆,早期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口齿不清晰、语言表达宽度较窄(6字左右)、在表达中没有完整的句型(一般表达出中心词汇)等问题,简单的日常对话可以,但也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不会有过多的交流,一些理解性较强的问句提问无法回答、主动性语言较少,词汇量较少。在语言表达宽度和句型方面,模仿家长和老师的语言较多,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仅表达出中心思想。同时对于一些理解性较强的问句提问无法回答就会不知所措或者全身僵硬,不知道运用“我不会、我不知道”等有色彩的词汇去表达自己的状态。后期主动语言有增加,看到一些熟悉的场景会主动和老师说“老师你看那个”,等老师继续询问下去后可以有更多的表述,例如“很大”“很多”的形容词汇出现,词汇量增加。表达句子的宽度能达到7个字左右,如“老师给我一个吧”,语句宽度有时能达到8个左右,相较之前的情感表达更为丰富,会说“我不要”“我不喜欢”等情绪词汇。 2、孤独症儿童主动参与能力的提升 彤彤,早期比较胆小内向,很多活动都要老师带领着才愿意参加,容易受挫。后期主动表达能力有增加,会问老师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老师上课了吗?”,上课时也开始逐渐举手发言,即使回答的不是很准确也不会哭,课堂上也愿意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课后会与其他能力较好的儿童玩追逐游戏,现在也会在其他小朋友看书时凑过去看看问问,即使对方不理会彤彤,彤彤也比较愿意去亲近其他儿童。 3、孤独症儿童与父母亲子阅读时间的增加 家长在参加过几期亲子绘本课程后家中也进行了绘本学习,普遍反映儿童愿意陪同学习,能够安静下来的时间有增加,家长通过自己在家中的摸索和学习,也能掌握儿童喜欢哪种类型的绘本从而与中心老师展开交流,选择更适合儿童学习的方式和需要加强的项目,提升其认知、理解、社交能力。 4、孤独症儿童泛化学习能力的提升 部分绘本课程会涉及到社交游戏的项目练习,儿童在绘本课中进行了模拟演练,在其他课程例如社交课中就能够更加熟练的进行,绘本《爱吃水果的牛》中进行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知道生病了吃新鲜的水果就可以痊愈,如果病的很严重则需要打针吃药,在社交课程中设计了生病去医院的流程练习,在练习前老师会问“生病该怎么办呢?”,儿童都可以很迅速的回答“吃水果、还要打针吃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