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12月 吴佳欣)
发布时间:2023-12-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佳欣

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12月 吴佳欣)

 课题名称

幼儿园戏剧主题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推荐人

  吴佳欣

 推荐时间

2023.12

  文献题目

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戏剧课程的实践研究

 文献来源

知网

一、 研究背景

(一) 教育戏剧课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元价值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奠基阶段[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五大领域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是落实幼儿教育目标的媒介,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幼儿的自然生长规律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正是因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才使得幼儿园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成为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关注幼儿园课程的推进与改善是现如今在国际上,幼儿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教育戏剧课程是一种融合性课程,其融合哲学、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新兴课程,可见教育戏剧课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元价值,值得推广与发展。现在幼儿园教育戏剧的相关课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重视戏剧表演的儿童剧、舞台剧等教育戏剧活动,而是在继承传统的教育戏剧基础之上的提升与突破。现在的教育戏剧课程关注了戏剧是儿童的表达方式之一,同时也关注了戏剧是儿童的艺术创作方式之一。时代呼吁,要解放儿童,还儿童自由的幸福的生活。教育戏剧正好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契机,让儿童成为即独立又自由,即感性又理性的“人”。儿童教育戏剧并不是要求孩子们成为一个个的小演员,而是要求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以戏剧的方式去感受、创作、表达,真正成为戏剧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个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骗子”,这才是教育戏剧的真正价值所在。教育应该源于生活,源于生命!

 

(二) 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的实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引领

 

在西方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不仅戏剧传统悠久,而且教育戏剧课程的实施早已发展的如火如荼了。在中国大陆内地教育戏剧虽然已经起步,但相对于西方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则略显不足。2001 年颁布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等也进入艺术课堂[2]。”这是戏剧首次以课程的形式跻身于艺术综合课程的几大门类之中。自 2002 年开始,上海浦东华林小学在大陆公立小学中率先开展了教育戏剧的尝试,并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极具特色的华林“戏剧 3+3”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1]。在此之后在大陆内地开始陆续开展教育戏剧相关课题,无论是通识性质的教育戏剧课程,还是专业性质的教育戏剧课程,越发受到国家、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面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戏剧课程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已势在必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探寻过程中戏剧课程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幼儿园教育戏剧课程,凭借着对学前儿童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备受青睐,那如何将教育戏剧课程更好的应用到、融入到我们的幼儿园综合性艺术课程之中?笔者旨在深入幼儿园大班戏剧活动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进行记录、评价与分析,探索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教师教学指导的实然状态,分析大班戏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可能提高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的水平的相关建议,以更新陈旧的偏轨道的课程模式,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从而进一步丰富当下幼儿园课程教育内容、扩展幼儿园综合性艺术的活动方式、为幼儿园增添一种新的科学的课程实践模式,进而推动我国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发展。笔者亦希望能改善教育戏剧活动的现状,真正把握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艺术魅力,支持、鼓励幼儿园开展让幼儿乐而忘返的戏剧课程,以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发展。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论文在了解教育戏剧活动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开始进行研究。本文对大班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是为了探寻和理解戏剧与人类、戏剧与儿童、戏剧与教育的关系,从戏剧课程的设与施两方面,探讨戏剧对儿童意味着什么,以及在戏剧活动中的儿童是怎样处理的,进而寻找教育戏剧课程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和对儿童生活的意义[1]。本文意在将量化与质化相结合,对教育戏剧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能够添加量化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戏剧活动开展质性的研究过程所得出的课程设计,在今后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后者提供研究角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