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主题:建构区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杨诗卓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19上午10:00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小吴选择了建构区,他还邀请了一个朋友陆慷一起。小吴选择了易拉罐进行搭建,易拉罐比较轻,很容易倒塌,小吴一边搭,一边倒,他没有办法,陆慷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易拉罐不倒。这时候,老师及时的介入,教小吴,先打好地基,围起来围成一个圈,再往上一层层垒高,小吴很感兴趣,嘴上说着“我已经会了,我已经会了”,并想自己上手进行尝试了
【分析思考一】
在搭建过程中,小吴能从低到高,从大门到楼顶的顺序去搭建,知道楼房是一层一层的,表明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在此过程中两名幼儿相互合作,配合较默契,有一定相互合作的经验,所以在大班合作对于特需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21日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通过前期在建构区进行搭建,小吴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建构技能。一开始老师帮选择了初级建构材料——易拉罐。在今天的区域游戏中,小吴自主选择了阿基米德积木作为他的搭建材料,阿基米德积木的特点是小而轻,但是形状大小都一样。小吴一开始不会搭建,只能举在手里,他不断的看向我,也不说话,看起来想要寻求我的帮助。这时候,荆尚杨走了过来,“小吴,我来教你,你看这个是一层一层这样放的,才会稳,不然就倒掉了……”小吴先拍手,然后自己进行了一个尝试。
【分析思考二】
在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分工明确,并且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完成罗马斗兽场的搭建,通过平铺、架空、围合等建构技能表达建构内容,在建构中其他孩子能帮特需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并能主动要求和特需儿童一起游戏。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则更便捷有效,特需孩子则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还能学到新的建构技能。
观察时间:2023年12月21日 上午10:25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小吴对阿基米德积木很快产生了兴趣,喜欢把积木堆在一起,我及时介入并询问小吴,你看“荆尚杨在搭什么呢?”小吴说“房子”。荆尚杨听到后介绍起来“哎,你别乱说,我这个是罗马斗兽场,以前的古罗马人会在这个建筑里面和狮子决斗……”小吴说“那是不是还有老虎和牛,我看过斗牛”。我把提前做好的辅助材料:牛、老虎、狮子拿了出来,并说“小吴你来试试和荆尚杨一起搭罗马斗兽场吧,就用刚刚的方法”。小吴又加入了游戏。
【分析思考三】
在与特需孩子交流时,需要耐心,可能要反复进行解释。大班孩子逐渐形成了合作意识,他们很乐于做游戏中的调节者,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进行解释与调节。当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则及时介入并提供建构辅助材料,帮助特需孩子更形象直观的进行游戏,提高了特需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游戏质量。
【回应策略】
1.抓住特需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让特需幼儿和普通幼儿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其懂得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任务,让特需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以及分工的重要性。
2.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应多角度观察特需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正确游戏。
3.肯定特需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4.区域结束后将搭建作品以照片的方式让全班幼儿欣赏,共同发现优秀推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学习更多地搭建方法。
5.应考虑投放更多的辅助材料,根据搭建主题的不同投放不同的辅助材料。这样能为特需幼儿的搭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