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干预指导案例(1月 郑爽)
发布时间:2024-01-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郑爽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语言区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郑爽

 

观察时间:202416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大三班语言区

观察对象:小文

【游戏实录一】

区域活动中,小文选择了阅读区,拿起了一本《好饿的小蛇》向我走来,说:“老师,我想你陪我看这本书。”我说:“好的。”我们一起坐到了阅读区,我请小文把绘本翻开:“你看到了什么?”小文说:“这是一条小蛇,它肚子饿了,小蛇吃了一只苹果,变成了苹果蛇。”

236556490818977887236556490818977887236556490818977887236556490818977887 

【分析思考一】

  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说自主阅读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在老师的陪同下进行阅读,但如果是内容简单,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绘本,可以尝试让幼儿自主阅读。所以在小文跟我讲完《好饿的小蛇》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及时的给予了表扬。并把小文的好朋友陈烁羽请来了,邀请陈烁羽也来听一听小文讲得故事。有了表扬之后,小文信心十足,很乐意的讲起了故事。这回又得到了好朋友的赞美,小文更加大胆了。相信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小文的阅读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观察时间:202418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罗羽、小文

【游戏实录二】

今天,罗羽带来了绘本《我想去星星》,午后他津津有味的看着,一会小文看见了就提出大家一起看,但是罗羽倔强的就是不高兴,小文哭着对我说:“老师,我对他说了绘本一起看,他还是不给看。”于是,我就对罗羽说:“来,这本书借给他看一会好吗?”“不高兴,我就是不高兴。”后来我与罗羽单独进行交流,从中得知不给小文看书的原因是:今天他不乖。我找到了根源,很快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就相互达成协议,玩的时候玩具不能弄坏,大家一起玩等,两个孩子玩的共同愿望都比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

 

【分析思考二】

解决问题不只是为了眼前,而更应该是长期的。因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了解,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有效的真正的解决问题,彻底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孩子,只有把两个孩子的共同愿望都实现,那才识真正的了解了、尊重了孩子,反之,任何一个孩子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

   

观察时间:202219 上午1003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观察实录三】

区域时间到了,小文来到语言区,找了一本《大卫,不可以》的绘本,翻了几下,就去换了一本,又是随意的翻了几下,又要准备去换了。我走过去阻止:“你应该再仔细的看看,不要急着还书。”小文撅着小嘴对我说:“我都看完啦,要看下一本了。”说完又去换了一本,连续的还了五六次以后终于不换了,而是和小朋友用书搭起了房子。

236556490818977887 

分析思考三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对画面上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连续的画面更不会考虑前因后果,所以就翻一翻,看一看热闹就完了。小文之所以会这样,可能只是为看书而看书:有时我们要求小朋友在某个时间看书,而孩子自己没有这个愿望,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看书时就草草地翻几下,然后告诉老师“我看完了”,这自然就达不到看书的目的。可以发挥“同伴老师”的作用。可以让小文选好书,然后坐下来和我一起阅读,这样就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没有耐心,也不会为了看书而看书。同时也可以借助同伴的阅读经验,理解画面的内容,享受阅读的快乐。

 

【回应策略】

1.投放材料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化。

语言区最基本的投放材料即图书、图片,能够通过幼儿自由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在投放图书时可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供幼儿更加明确地选择。此外,我们还鼓励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让幼儿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内容丰富的图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无穷想象力,将图片变成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2.投放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指南》指出:“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在语言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这样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投放材料“看图讲述图片”。图片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选择单幅图片,多幅的图片即排图讲述,几张内容相关,情节相连的图片经过孩子们的一番摆弄,可以变成多个不同的故事,这些难易不同的图片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推理能力。

3.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调整、更新材料。

语言区域材料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像手偶、指偶、头饰一类的材料也是需要不断丰富的,每隔一段时间,向孩子们介绍来了哪几位新成员,孩子们会感到无比新奇,相同的游戏就不会因为玩过了而不再感兴趣。看图造句、图片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这样幼儿的兴趣会逐渐减少,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定时更换新的图片内容,又如幼儿自带的图书,可以3—4周更换一本,图书破损度减小,幼儿给同伴讲述的兴趣却不会降低。在区域活动中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也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