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融合教育环境下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黄虹乔 | 推荐时间 |
2023.09 |
文献题目 | 学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有效实施的支持策略研究 | 文献来源 |
知网 |
对学前特殊儿童实施康复教育不论是对儿童本身及其家庭,还是对国家及社会来讲,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影响学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提出学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有效实施的支持策略,既要加强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的扶助,又要加大对学前康复教育机构的帮扶力度,同时还要积极构建多元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 学前特殊儿童 康复教育 支持策略 1 对学前特殊儿童实施康复教育的意义探讨 对学龄前(0-6 岁)特殊儿童实施抢救性的康复治疗和教育服务,不论是对特殊儿童个体、对特殊儿童家庭,还是对国家及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1 对学前特殊儿童的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龄前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大脑发育为例,新生儿脑重约 390 克,约占成人脑重的 26%;而 3 岁时脑重达到 1100 克,约占成人脑重的 75%。众多心理学家认为,从出生到 5 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1] 特殊儿童也遵循着与普通儿童同样的发展规 律,其在学龄前期的康复教育意义甚至要大于普通儿童。在学龄前(0-6 岁)对特殊儿童实施康复教育,不仅见效快、效果佳,而且绝大多数特殊儿童的身心都能得到改善和补偿,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特殊儿童从根本上改变其功能障碍,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生活。但是一旦错过这个康复教育的关键期,其效果将会是事倍功半,失去训练价值,导致真正的终生“残疾”。故学前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早干预、早训练,能够使其获得相应生活自理与生活技能,促进其身心各方面最大程度的发展。 1.2 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的意义 特殊儿童如果在学龄前期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教育训练,对特殊儿童家庭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减轻特殊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大多数特殊儿童家庭收入不高,加上孩子身患残疾,长期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家长又要忙于生计,无法分身,在提高家庭收入上显得力不从心。但如果在前期接受了科学有效的康复教育,后期康复教育的费用将会大大缩减。而且由于前期取得的康复治疗效果,使其后期接受正常义务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此外,特殊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意义还体现在稳固家庭关系方面。随着特殊儿童康复效果的好转,使家长从繁重的照管与焦虑的心理压力中得到释放,减少因特殊儿童的出现致使家庭破裂的现象。 1.3 对国家及社会的意义 残疾问题是社会公共管理问题。如果特殊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训练,其今后的残疾障碍状况将会无法得到改善和补偿。这势必会给家庭、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从长远来看,如果让学前特殊儿童得到有效的康复教育,使其长大后,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这样不仅能降低国家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投资与福利支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还能增加社会就业率并提高国家税收收入,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满足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有效的康复教育,有利于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体现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学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有效实施的支持策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