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融合教育环境下学前特需儿童游戏干预的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白玥 | 推荐时间 |
2023.12 |
文献题目 | 浅谈学前特需幼儿个别化教学活动的实施 | 文献来源 |
知网 |
《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实现特殊教育按需服务。在这一政策指引下,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幼儿园(以下简称“幼儿园”)根据特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个训活动中开展个别化教学,并通过专业诊断与评估,对其进行优化,使之更适合特需幼儿健康成长所需。 一、全面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是对特需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幼儿园在实施融合教育过程中,切实落实个别化教育原则,依据幼儿行为发展诊 断结果,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活动。为了保证评估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幼儿园严格按照教育评估的程序对幼儿进行评估:首先,与家长交流并征得同意后,对特需幼儿进行随班课堂观察,在自然的状态下,初步了解特需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制订评估方案。其次,由专业机构工作人员对幼儿进行测评,家长与班级教师全程参与,并分别填写问卷,以配合全面、准确地评估幼儿。最后,召开由幼儿园教师、家长、区特教指导中心教师及专业机构人员共同参与的研判会,由专业机构人员依据评估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形成特需幼儿行为发展评估报告,拟订长短期发展目标及教育教学计划,并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教师、家长全面客观地认识幼儿,以便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中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所有的方案须经幼儿园集体审议同意和家长签字认可。幼儿行为发展评估让个别化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 二、根据需求,实施个别化教学活动 (一)差异性的集体教学活动 在大多数情况下,特需幼儿都是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中与普通幼儿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为此,在集体活动中对特需幼儿进行差异性指导十分 必要。幼儿园教师根据特需幼儿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活动目标和参与方式。如:美术活动“撕贴大树”,普通幼儿需要自己将纸撕成碎片,并用胶棒将碎纸片粘贴在大树上;而对于低视力特需幼儿,教师则提供撕好的、略微大一点的碎纸片和含有胶水浅谈学前特需幼儿个别化教学活动的实施 基础教育研究的海绵,让特需幼儿将碎纸片粘一下海绵,再贴在大树上即可。同一项集体活动,面向所有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操作要求,以使所有幼儿都能参与并有获得感。 (二)层次性的区域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通常会为特需幼儿提供两种类型的材料。一种是个性化的“专属”材料。这类材料通常是根据特需幼儿阶段性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会在这类材料上做专属标记,既方便普通幼儿进行区分,也给特需幼儿限定一个范围,帮助他们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还便于教师及时进行观察、指导。另一种是供普特幼儿共成长的“合作”材料。这类材料适合普特幼儿一起玩,只是在操作难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猫钓鱼”活动,幼儿需根据掷出的骰子的数字,钓相应数量的鱼。教师提供了大小不同的两种骰子,小骰子上的数字大,大骰子上的数字小。操作时,普通幼儿使用小骰子,特需幼儿则使用大骰子。虽然骰子的大小和其上的数字不一样,但操作规则是一样的。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普通幼儿就像一位小老师,手把手地教特需幼儿掌握玩法。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特需幼儿和普通幼儿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共同获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