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12月姚毅)
发布时间:2023-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毅

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融合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及建议

学习时间

20231213

主讲人

周琦

撰写人

姚毅

 

 

 

 

 

 

 

 

 

 

 

 

 

 

(一)源自社会大环境的康复支持

近年来,各省市地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地域特征及发展规划的制度要求,切实保障听障儿童融合教育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各省份均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升特殊教育人员的福利待遇,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特殊教育事业当中去。支持各康复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并免费为他们进行治疗、辅导和康复训练。对那些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部分省份还利用网络新媒体设备等教学方式,为其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服务,切实地将国家的融合教育相关政策落到实处。

(二)源自康复机构的康复支持

研究指出,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作为听障儿童融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水平、促进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4]。康复机构在听障儿童接受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要扮演医疗者、教育者、引导者等多重角色,既要从医学角度对听障儿童进行治疗及康复锻炼,还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和品行,引导其能够朝着尽快适应普通教育的方向发展。

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在此期间,康复机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高度重视:第一,要对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要让他们熟悉融合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掌握必要的康复支持手段和技巧。同时,还要严格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对孩子的听辅设备进行检查[5],并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二,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依照听障儿童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制定相适应的康复支持方案,充分利用现阶段有效的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媒介,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其能够尽快融入到普通教育的大环境之中。第三,康复机构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听觉和语言习惯以及沟通能力上面,要及时掌握听障儿童的心理特征及生理心理需求,注意与其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三)源自听障儿童家长层面的康复支持

在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对听障儿童的融合教育有直接的主观感知,这种感知不仅影响其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影响其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6],还对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源自家长层面的康复支持予以高度关注并进行充分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家长要建立起积极的心态,主动与孩子和学校进行沟通,在学校和家庭里面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校和康复机构进行沟通,及时消除孩子的厌学、烦躁、孤僻等不良心理状况。第三,家长要适应不同角色之间的转变,比如由传统的养护者转变为特殊教育的实施者、由单纯的特殊教育消费者转变为参与者、由被动接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协调者等等。第四,家长要与教育机构以及其他家长建立长期、高效的沟通模式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指出教育机构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其他家长一道与教育机构共同协商整改,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