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相亲相爱一家人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张亿
观察时间:2024年2月22日 上午9:10
观察地点:认知区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小吴和心心一起来到认知区,商量一番后决定玩卡通拼图。心心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卡通拼图后便开始拼搭起来,不一会儿,一条小鱼拼图就拼好了,她把拼好的拼图放在旁边的篮子里,然后又开始拼搭下一个了。小吴这边呢,则选择了一个小恐龙拼图,也开始拼了起来。但悠悠就没那么顺利了,嘴里一直嘟囔着:“这个怎么放不进去呢?”,她反复拼搭了好几次,就是没有成功,正当他要放弃时,心心走过来说:“小吴我来帮你吧!”,小吴欣然答应了。心心先看了一下小吴拼的图,再拿出原图对照看了下后发现,有一块拼图装反了,她快速把那块拼图反过来,再把最后一片拼上去,“哇,成功了”!两个孩子开心地鼓起掌来,他们的小脸儿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分析思考一】
小吴和心心在拼图前会先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图形,并很快找出相对应的图形,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在拼拼图的过程中,小吴无法完成拼图一直自己反复尝试,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意识还较弱。
观察时间:2024年2月26日 上午9:05
观察地点:娃娃家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角色游戏区中,小吴选择了当爸爸,彤彤当妈妈,彤彤看到篮筐里很多的蔬菜,说:“我来洗蔬菜?”然后将清洗完的蔬菜递给小吴,只见小吴很熟练地将所有的菜都倒在了锅里开始炒菜,来了三位小客人,彤彤很热情的招待客人们坐下并询问客人们:“你们想吃点什么吗?”“我们想吃披萨”,彤彤拿出了披萨还有模有样的切起来并分给客人品尝。小吴也拿着炒完的菜请客人们吃“我也炒了蔬菜给你们吃。”大家纷纷拿起叉子一起品尝小吴炒的蔬菜,“炒的真香,真好吃呀”。游戏结束后,大家纷纷回了自己的位置,餐桌上的餐具和食物没有人收拾。但是彤彤负责的厨房收拾的很干净,厨具也全部归回了原位。
【分析思考二】
幼儿具有初步的自主游戏行为。游戏片段中小吴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材料进行游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但小吴的整理意识不强,他使用过的锅子和铲子都随意摆放,一直到游戏结束,所有的东西都在桌上,没有将玩具归还原位。
观察时间:2024年2月28日 上午9:13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这一天桐桐和天天来到建构区,一进入建构区域他们就开始搬积木搭建,这时候伊伊和小吴走过来说:“我们也想搭建房子。”,桐桐便邀请他们一起搭建房子。小吴负责搬运积木,其他三位小朋友则负责搭建。一个跟一个摆放在积木的上面。桐桐说:“我的擎天柱房子完成了。”小溦说:“看我搭了一个超大门。”他们开心地跟老师介绍他们的作品,但是过了一会当我再次走到建构区时,看见他们将搭建好的房子都被小吴推倒了,刚搭建好一个就推倒,反复地进行着同样的搭建动作。5分钟过后,垫子上的积木比比皆是。
【分析思考三】
在建构游戏中,看到了幼儿合作意识的萌芽,小吴想要加入桐桐的建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得到肯定后,主动地帮忙拿积木一起搭建。但是小吴游戏的专注度有限,玩了一会过后小吴便开始“捣乱”将其他幼儿搭建好的积木都推倒了,推到之后小吴反而很开心,可以看出小吴的游戏兴趣从搭建房子变成了将积木逐一推倒。
【回应策略】
1.教师要做到关爱儿童,不能排斥或无视能力较弱的儿童。
教师给孩子建立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对孩子的行为纠正有很大的帮助。
2.注意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行为,了解孩子的想法。
在和孩子谈话时,声音要平和,要和孩子同一高度的视线。平时玩游戏或在室内也要控制音乐的音量和游戏的节奏,太强劲的音乐不适合孩子。
3.能力较弱的儿童需要更多的动手机会。
收拾和整理东西都非常适合孩子,让孩子有存在感和满足感,也不会到处走动去弄其他东西。
4.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育戏剧游戏方式的确帮助了孩子,孩子积极参与游戏中,在游戏中没有压力、愿意表现自己,通过人偶对话和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幼儿慢慢接受同伴,从中感受快乐,最终就会走出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