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3月姚毅)
发布时间:2024-03-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毅

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尊重差异,多元融合,让每个生命都出彩

学习时间

2024315

主讲人

周文才

撰写人

姚毅

 

 

 

 

 

 

 

 

 

 

 

 

 

 

融合教育的概念最早是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20175月,中国新出台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也提出了“优先发展融合教育”的方针政策。

狭义的融合教育是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而不是把他们分开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广义的融合教育是不论一个人的能力、年龄、宗教、性别、民族、种族都必须在平等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没有适应每个孩子的“整齐划一”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需要接纳和包容每个学生的独特特点。

李天顺指出,融合教育引入我国后,与有教无类的传统理念相契合,与我国20多年的随班就读实践相呼应,对特殊教育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特殊教育群体进一步扩大,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特殊教育重点关注的受教育群体,在视力、听力、智力、言语、肢体、精神、多重残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覆盖面更宽,针对性更强,服务更精准。

融合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和普通孩子去交流、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对这些孩子的隔离。一方面,融合教育促进了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另一方面,对于普通孩子,融合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思想,在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共同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善良、友爱、同理他人,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个人素养,也为成年后对多元化世界的理解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也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相辅相成的“双赢”教育模式。

根据专家学者的发言,开展融合教育需要考虑到每个学段的特点和需求。下面是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开展融合教育的一些措施:

幼儿园阶段: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社交环境。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以提供相应的特殊教育服务,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计划和资源,采用一对一的辅导等方式。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需要加强融合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促进全体师生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通过开展课程、举办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接受不同特点的同学。同时,可以在小学课程中加入一些融合教育的元素,如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同学互相合作等,以便让所有学生都能融入学习和社交环境。

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尤其是对于特殊需求的学生,需要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计划和资源,采用一对一的辅导等方式。同时,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融合教育课程,如融合教育思想课、融合教育实践课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特殊需求的同学,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同情心。

融合教育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合改进。学校应该注重师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支持融合教育,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和社交环境。

一方面,基于融合教育的随班就读工作在我国的开展正不断走向深入,大量轻中度特殊儿童走进普通学校就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中重度的特殊儿童和多重障碍儿童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特殊教育教师正在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对其核心能力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主动适应,主动改变。在观念、策略、内容、评价等方面做好转变,构建以融合为特征的课程思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沟通传播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并成为融合教育的践行者、融合环境的创设者、融合思想的传播者,才能更好地进行融合教育的实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