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活动回眸:
在阅读区中,孩子们欣喜地发现了一本关于蔬菜的有趣绘本《一园蔬菜成了精》,里面的内容和画面深深吸引着他们。“这本书上有好多的我们认识的蔬菜呀!这个胡萝卜太厉害了,他居然有腿和手。这也太神奇了!”……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开启了《一园蔬菜成了精》之旅……
二、主题活动反思:
1.活动价值赏析
构图价值点:绘本采用的是中国国画风,用墨少,留白多,并在有的画面中结合了京剧里的装扮,生动有趣,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国画之美。
内容价值点:它是由北方民谣改编的绘本,读起来朗朗上口,绘本中巧妙的隐藏了各种蔬菜的特性,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幽默,可深入挖掘对蔬菜特点的认知。
能力价值点:绘本将蔬菜拟人化,符合孩子们爱幻想的心理特点,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绘本初印象
教师带领孩子们完整欣赏绘本故事后,他们对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意犹未尽,大家开始讨论故事情节中的蔬菜们。
孩子们乐不思蜀的谈论着,有人提议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画下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开始认认真真地画了起来。
3.蔬菜调查实验
为什么藕王最后会钻进泥坑呢?他住在泥坑里吗?为什么黄瓜是挂在枝条上的呢?为什么土豆可以一整个吃下去,但是花生不行呢......一万个为什么包围着我们,于是就绘本里出现的这么多角色,我们展开了亲子“蔬菜大调查”活动。
孩子们先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素,然后将色素倒进塑料瓶里,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透明的水变颜色了。随后,老师还讲解了一些简单的混色小知识,比如: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红色=紫色等等。孩子们也试了试将两种颜色混合,了解到了颜色的奥秘。经过孩子们的不断观察与调整,下午白菜叶身上已逐渐染上了相对应的色,成为了彩色的白菜。孩子们的讨论:白菜的上面并没有浸在彩色水里,为什么也会变颜色呢?它下边“喝”水,然后沿着这个小线条就到叶子上去啦。用手摸一模变颜色的地方,我们的手上有没有变颜色呢?没有,颜色藏在叶子里边的。可白菜为什么会变色呢?厚厚的叶片里藏着什么呢?孩子们将白菜叶拿出来,轻轻撕开,认真的观察着。通过实验及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的,叶子中有多“管道”,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叶片的各个部分。由于色素溶于水,色素跟随水分一起传输到白菜叶中,才使得白菜出现对应的颜色。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4.幼儿的表现与收获
幼儿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验和观察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活动,幼儿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喜悦。此外,活动还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题活动调整与改进:
这段时间的种植活动不但给幼儿带来了神奇独特的体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更新了观念,并对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虞永平教授说过:“课程要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首先对于3-6岁幼儿来说,环境应该是充满生机的。种植园地作为幼儿园的资源之一,它是生动的活教材,是幼儿探索的根据地。
其次,在种植活动时要时刻铭记“幼儿是种植的主人”。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探索,和伙伴探讨,在实践中得到经验。
再次,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记录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这些记录,幼儿积极主动地交流、讨论,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情感交流、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注意力的发展。
在我们开展《一园蔬菜成了精》课程的时候,孩子是探索着、游戏着、快乐着的,他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在课程里的每一个环节,做着课程里的主人,用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学来推动课程,使得更儿童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