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认知区 班级:大二班 观察者:颜静娟
观察时间:2024年3月6日 上午9:55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一】
小吴选择了一幅较为简单的拼图开始操作。他先是认真地观察了一会儿拼图碎片,然后尝试着将它们拼在一起。在拼图过程中,他显得很专注,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然而,他的动作略显笨拙,有时会将碎片放错位置,需要重新调整。他基本上是独自完成拼图,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或寻求帮助。
【分析思考一】
小吴对拼图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专注力,但在操作技巧和社交互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他更好地掌握拼图技巧,同时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与其他小朋友互动,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观察时间:2024年3月13日 上午10:05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小吴选择了下棋游戏,他坐在棋盘前,表情有些茫然。他拿起棋子,犹豫了很久才放下,似乎不太确定该如何走棋。在整个过程中,他很少与对手交流,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策略或技巧。当对手走棋时,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没有太多反应。
【分析思考二】
小吴在下棋活动中显示出对规则的不熟悉以及社交互动方面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了解游戏规则,鼓励他与他人交流,同时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策略意识。
观察时间:2024年3月20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大二班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小吴选择了牌类游戏,他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牌,眼神有些游离。他对游戏规则似乎不太理解,在其他小朋友的提示下,才开始尝试出牌,但动作比较缓慢。在游戏过程中,他很少说话,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变化,与其他小朋友几乎没有互动。
【分析思考三】
小吴对牌类游戏的参与度较低,在理解和执行游戏规则方面存在困难,同时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意愿。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他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他参与游戏,提高他的游戏技能和社交能力。
【回应策略】
人的认知发展绝不是孤立的,“人的心理实质乃是移置在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因此,在对自闭症儿童 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与之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1.注意形象直观教学
在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低龄儿童的教育总是从形象直观教学入手的,这是由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由于自闭症儿童是“长不大的婴儿”所以更具有低龄儿童认知的一般特性。根据自闭症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
2.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第三,必须注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我们教学和总,要告诉他们,到同一目标,不仅仅只有一条路,还可以从其他路线绕行,并由此可以引导到对其他相关事物发展的认知上。
3.注意引导自闭症儿童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分析、思考,提高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类比和序的认识,然后再建立诸如数及基本运算、空间、测量、空间、因果关系、运动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等。正是由于有“序”,才使世界变得可以预测。对于这些,儿童们并不知道,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依据这一规律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这样,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样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组织我们的教学。
4.要十分重视和加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多半为儿童最初的非交流性言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有三种表现形式:仿说;独白;集体独白。皮亚杰认为,2岁前儿童智能有真实事物的心理意向。儿童看东西、抓东西,把他们同化到正在形成的心理格局中,但还不具备把这些符号转化为词的能力。大约2岁,儿童开始能思考,他开始用他听到的词来标志周围环境中他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此时所用的词通常是非常奇怪的、不正确的。此时,儿童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和词联系起来是非常有限的。儿童一旦开始把客体同词联系起来,也就促进了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