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 改善孤独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 学习时间 | 2024年2月26日 |
主讲人 | 赵彤 | 撰写人 | 颜静娟 |
学
习
感
悟
| 社会性沟通障碍是自闭症幼儿的核心症状之一,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视线接触、面部表情等方面的异常,缺乏主动与他人分享喜悦、兴趣或活动的行为,无法发展出符合其年龄水平的同伴关系等方面,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不恰当行为,提升社会沟通技能,从而帮助自闭症幼儿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科学及时的社交干预对他们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本案例研究主要通过结合《整合干预》这本书中的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对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改善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干预方法 1.应用行为分析 塑造:对幼儿的行为差别强化以逐步接近终点行为的过程,即通过差别强化让幼儿的行为逐步达到预定的标准。 行为契约:行为契约是一份文字的说明,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行为契约,包括:完成一个具体行为的标准。完成行为后可以换取何种奖励;如何记录行为和以怎样的方式换取奖赏。 2.关键性技能训练法 自然情境教学法:在自然情境中,利用真实的环境培养幼儿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的奖励物:运用自然的奖励物就是使儿童的行为在行为的自然后果中得到奖励。 3.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教学法以自闭症幼儿的学习特点为依据,把他们的个别需要作为故事的主题,从他们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编写内容。透过故事与自闭症儿童客观及准确地分享社交处境,增进他们对社交处境的理解及要求,并引导儿童恰当的社交行为和态度。 4.社交绘本干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阅读绘本的方法,让幼儿能通过学习绘本故事中的社交技巧,并能用在自己的社交活动中。 二、干预过程 (一)运用塑造的方法,发展幼儿主动问好的技能 右右每次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见到老师,她都不会主动问好,为了培养她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问好的能力,第一步:培养幼儿回应问好的能力。每天早上右右来到幼儿园,我会主动先问右右;“早上好!”,然后等她给出回应,刚开始幼儿几乎没有反应,但是我会辅助她向老师问好后,表扬幼儿。第二步:发展幼儿主动问好的意识。来到幼儿园,看到老师后,她没有主动问老师,我会叫她“右右?”,但是她还是没有主动问好,这时候,我会辅助她说“早上要问老师什么呀?”第三步:让幼儿学会用礼貌的语气向老师问好。比如语音语调正确,加入表情等。第四步:能对同伴和其他老师问好。在幼儿能主动向我问好以后,将幼儿主动问好的技能进行泛化。 (二)通过行为契约书,让幼儿学会管理自我情绪 情绪控制能力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右右情绪问题行为比较严重,遇到问题就会大喊大叫,哭闹,这种行为影响了别人与她建立同伴关系。在干预的前期,我和右右共同商量制定了一份行为契约书,行为契约书里对每个行为都有完成的标准,比如:遇到问题不能哭闹,如果幼儿能按标准完成,那么就能得一颗星星,攒够一定数量的星星,幼儿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强化物,如果没有达到行为契约书里的标准,那么幼儿得不到强化物。 (三)利用自然情境教学法,教授幼儿社会交往的技巧 右右目前在融合班,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练习社会交往的机会比较多,在这种自然的情境中教授幼儿交往的技巧,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在活动区环节,右右喜欢玩翻绳,她想找一个小朋友陪她一起玩,但是其他小朋友都在自己玩自己的,右右就会过去拉着小朋友就要陪她玩,但是这个小朋友不愿意,这时候右右她不会换其他小朋友,还是会继续拉着小朋友非要和她一起。小朋友拒绝她的时候,她会发脾气,遇到这种问题说明右右社交技巧比较欠缺,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告诉幼儿用礼貌的语气邀请别人和自己玩,比如:“你能和我一起玩翻绳吗?”如果别人不同意的时候,我会教幼儿可以换个小朋友问问,并帮助幼儿找到共同游戏的同伴。 在干预前期,集体游戏的时候,幼儿很少主动参与。比如,在玩《找朋友》的音乐游戏时,刚开始,右右都是等着小朋友来找自己,如果别人不找她,她就自己玩。在这时候,我会带着她一起主动找其他小朋友游戏,并告诉幼儿,要想找到好朋友,必须自己主动去找,在接下来几次的游戏中,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虽然能主动找其他小朋友拉手,但是在和别人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很少和小朋友有互动,比如交流或者眼神对视,而且右右的表情比较僵硬没有表现出游戏快乐的感受。在集体游戏这种环境下练习幼儿的社交技能,我会在幼儿和小朋友互动的过程中给予提示,让幼儿能够和小朋友有简单的互动,眼睛能够注视到同伴。 (四)编写社交故事,让幼儿学会处理社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右右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好,在平时的个训环节,我会编写一些社交故事,通过社交故事来渗透一些社会交往技巧,并增进幼儿对社交处境和规则的理解。右右在班级分享意识比较弱,她自己的东西一般不会让别人用,有一次绘画课,老师让小朋友画花,但是右右旁边的一个小朋友没带彩笔,就问右右借。但是右右不愿意,我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小朋友,她没回答我。在这件事情以后,我编写了一个关于分享的社交故事“别人问我借东西怎么办?”,在个训课的时候读给幼儿听,并让幼儿知道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把我的快乐分一些给你,快乐会更多,不会变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