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4月 颜静娟)
发布时间:2024-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颜静娟

学习心得

活动名称

浅谈特殊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策略

学习时间

2024420

主讲人

蒋旭旦

撰写人

颜静娟

 

 

 

 

 

 

 

 

 

 

 

 

 

 

 

 

 

 

 

 

 

一、为特殊儿童创造社交场景

儿童的交往场地离不开学校,特殊学校的融合课交往,首先要求特殊儿童在离开护理者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安静坐五分钟以上。如果训练的社交技能可以马上应用于特殊儿童当前的日常交往场景,不仅所训练的社交技能有反复练习的机会,而且更有可能产生自然强化的效果。当特殊儿童所学习的社交技能能够直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功感,而且也能促进其整体适应能力的提高。

例如为了让幼儿懂得分享,就先让他们感受到不被分享带来的感受,这里可以设置一个幼儿很想玩同伴的某个玩具而同伴不愿意的情境,此时没有拿到同伴玩具的幼儿会感受到生气和难受,同样没有给出玩具的幼儿会因为自己独自一人玩耍而孤单。这时教师就可以教授幼儿语言技巧,让幼儿向自己的同伴表达想一起玩耍、分享玩具的意愿。幼儿通过邀请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而体会到分享的乐趣。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幼儿活动中,迫使幼儿去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从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任何交往都需以注意力为基础,在训练中要确保特殊儿童的注意力保持在训练者及其所提供的训练材料、开展的训练活动上。这一点至关重要。因此,在训练中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开始训练之前,教师要对注意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比如,注意看,注意听;并将这一点作为每一次社交技能训练的常规要求。对于训练过程中特殊儿童出现的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师也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并对其保持注意力的行为进行鼓励、奖励。

二是在提出训练要求、发出指令前要对其呼名。只有确认特殊儿童注意到教师之后才可发出指令;若其视线没有转移到教师或者所提供的材料上,则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将手指放到儿童的眼前,当其眼神集中到手指上时,缓慢移动手指到教师面前。

三、特殊儿童应变能力的培养

特殊儿童只有具备了有呼名反应,才能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互动。因此,在训练中注重对特殊儿童应变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特殊儿童只有注意到他人的行为,才能完成互动,让特殊儿童在实际操作中意识到XX在呼叫我了的意思,才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加强对应变能力的训练,可以从儿童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往开始。比如,让特殊儿童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轮流完成某项任务,如果儿童对老师的指令没有反应,则需要教师通过辅助手段引发儿童反应。

四、强调互动,不刻意矫正儿童语言或其他交往行为的错误

对特殊儿童的社交技能训练强调的是他们参与交往的表现,着重训练他们与周围人的互动情况。因此,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儿童,等待儿童反应,并对儿童的行为及时作出回应,进行恰当反馈(有时需夸张语音语调),给予鼓励或者激励。即使他们做出的是错误反应,也是值得鼓励的。当儿童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师可以提供正确示范,进行引导与辅助,但不要刻意地纠正其语言或者某些交往行为的错误。比如,有的特殊儿童构音不清晰,如果他还未能与其他人有积极互动,训练中总是矫正其错误的语音,过分注重语音清晰度和准确度,就有可能损害到他与周围人的交往互动意愿。

五、家园同步,提升交往能力

      培养特殊儿童社交能力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契机来加强家长对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认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开发家庭潜能,让家长在家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同时,教师以家长会、亲子游、家访等活动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家长把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做。另一方面,要鼓励家长多带孩子放下手机、电脑,走出家门,创造更多与孩子、与同伴、与邻里交往的机会。例如可以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参与社区活动,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学会怎么接待客人、怎样为自己的同伴提供必要的玩具和书籍等。同时,可以多带孩子去一些儿童活动场所,让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