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爱丽丝梦游仙境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姚毅
观察时间:2024年4月20日 上午10:20
观察地点:室内科探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一】
我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和一盆水,让孩子们自己玩。他们有的折纸,有的把纸放在盆里玩,放进盆里的纸湿了一张又一张,玩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在今天的游戏中,我给小朋友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的纸放在水里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专心地操作起来。可是,我发现通过第一轮的操作,幼儿对每种纸的吸水性能都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餐巾纸的吸水性。过了新鲜劲后,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已不高。于是,我自言自语地说:“怎样改变餐巾纸的吸水性能,让它慢慢地沉下去呢?”并装模作样的拿了张餐巾纸在水面上摆动了几下,幼儿的活动兴趣再次被激活,他们通过不断尝试,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将餐巾纸双层叠,有的将纸折成小船,有的将餐巾纸放在牛皮纸的上面,有的将挂历纸折成小船,餐巾纸放在小船里……
【分析思考一】
一个小小的问题,为幼儿创造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通过孩子的努力,一个个新奇的方案产生了,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了创造的乐趣,游戏结束后,他们还在思考新的方法呢。
观察时间:2022年4月25日 下午15:20
观察地点:室内科探区
观察对象:文文
【游戏实录二】
区域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始实验起来了。 我找到了自制泡泡水的材料,用洗衣粉和洗洁精调出了一些泡泡水,试了试,果然能吹出很大的泡泡!这下把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一下子都围过来试了试。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手套,让孩子们尝试着去用不同材质的手套去接泡泡,不一会文文就跑过开跟我说:“老师,老师,我发现这个棉手套能让泡泡跳起来”,“真的啊!你试给我看看吧”。文文又开心的在我面前玩了起来,“哇,这里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手套,是不是都能让泡泡跳起来呢?”文文听到我的问题,停下来看看我说:“我叫小朋友们一起来试试吧!”孩子们在文文的招呼下,戴起了不同的手套,开始了实验之路。
【分析思考二】
吹泡泡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事情,让孩子通过吹泡泡、接泡泡的游戏,自己去发现藏在泡泡里面的秘密,从而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菲菲的组织能力比较强,她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情,她会组织身边的小朋友一起的完成。
观察时间:2024年4月30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室内科探区
观察对象:文文
【观察实录三】
今天的科探区游戏时“沉浮”小游戏。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小石头、积木、鸡毛等一大堆的材料。“孩子们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的放到水里,仔细看看它们在水里会怎样?”文文、小于、馨馨等几个孩子涌在了一起,围着个大水盆玩了起来。文文拿起小石头,丢到水里,溅起一个小水花。“小石头沉下去了!”文文挥着小手说“还有咕咚的声音呢!”小于把一块积木轻轻放到水里,积木在水面上漂动着。“我的积木沉(浮)上来了!”小于用手拨弄着积木,把它按下去,积木有浮起来了。这时文文已经把筐里的很多材料都放到了水里。“树叶一片在下面,一片怎么不沉下去的呢?”说着用手在水里搅拌着“你看你看,水里有圈圈了!”文文的大发现,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有的竞相模仿……
【分析思考三】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学习能力、方法进行着对水的探索活动。文中的涛涛在班级中属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是很积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经常不知所措。而在没有顾忌的自主探索活动中,他却有着惊人的表现。这些说明,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知识经验、学习方法及对事物的态度、情感虽各不相同,但如果教师创设的条件、环境能适合不同孩子的需要,我们的孩子就都会表现得很出色。
【回应策略】
从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幼儿科学具有更多的直觉,幼儿的科学是行动中的科学。在幼儿心目中,科学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科学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是他们的每一个行动本身。正因为幼儿科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做中学”;另一方面更要解放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跟随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去寻找某个问题的固定的的答案,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教师在活动中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和讨论,对孩子多一些欣赏,使教师成为与孩子共同探索讨论的伙伴,从观察、了解到理解孩子,在真正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