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感统训练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郑爽
观察时间:2024年3月8日 上午9:55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游戏实录一】
在羊角球活动中,一开始小文不会自觉做蹦跳动作,差点摔倒,于是我拉着他的双手和她一起蹦跳,在我的示范和鼓励下,小文一直借助羊角球的弹力完成了大约60—70次的蹦跳动作,但是自己主动往高处跳的动作仍然没有,对此我并没有做更多要求,以免挫伤小文刚刚激发起来的活动热情。
【分析思考一】
在这一阶段对小文进行感统训练的过程中,虽然我体会到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艰难,但是我以为小文在训练中已经尽他所能,表现出了对我干预的配合。训练的过程,我发现对于小文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单纯地发号言语指令是很难见效的,因此在每一次的训练过程中,尤其是他第一次接触的训练项目,我力求以身示范,激发和带动小文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在简明语言提示的基础上外加适当动作辅助,同时把握适度要求,注重表扬鼓励。
观察时间:2024年3月15日 上午10:05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游戏实录二】
今天,小文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各个项目都不愿意参加。几经鼓励无效,无奈我试着自己假扮蝴蝶走上平衡木,还让小文看我这个蝴蝶走得漂亮不,后来又以“看,小文,小蝴蝶在小桥上走得漂亮么”这样的指导语激发小文参与活动和训练的积极性。结果,小文在假想自己是小蝴蝶之后又开始了在平衡木上的训练,而且自主参与的程度提高,我适时提供辅助,在反复多次后显然小文的步子迈得比以前大了,走起来也少了几分紧张。
【分析思考二】
感统训练如果总是重复相同的项目和形式,不仅容易让患儿产生厌倦情绪,失去训练的热情,而且无意中又可能强化自闭症儿童机械、刻板的行为。小文对反复的平衡木活动表示拒绝,但是当他“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蝴蝶走小桥的时候,小文参与训练的激情又焕发了。
观察时间:2024年3月22日 上午10:10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对象:小文
【观察实录三】
今天,小文自己选择了晃动平衡木作为其活动项目后,双手扶栏杆从晃动平衡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再返回无需任何其他辅助,一直坚持到他自己提出的“数到89”,并让他和我一起数数,当数数到89,小文结束晃动平衡木的活动。
【分析思考三】
小文很满足和享受这种自我做主的过程。我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小文学会做主的机会,同时也在以此激发小文的主动语言,让他有机会运用语言并感受使用语言所带来的积极体验。而将数数贯穿活动过程,除了练习数数本身以外,还可以帮助小文专注于当前的活动或训练。
【回应策略】
1.提高感统训练研究水平,创新感统训练方法
我们应当确保感统训练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要使得幼儿对感统训练活动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幼儿的喜好,并且要保证新的感统训练方法的灵活多变,没有固定刻板的模式,能够给予幼儿自主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过程的始终都能够拥有好的情绪状态,感统训练能力获得大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感统训练时,我们可以将训练活动的背景设置为动画片段,运用动画加游戏的方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在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场景中培养幼儿的感统能力,灵活地安排感统训练内容和训练策略,积极地开展训练活动。
2.提高感统训练的游戏性,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在开展感统训练活动时,游戏性和自由性是其中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点。因此对幼儿的感统训练应当更加的生活化、过程更加灵活化。幼儿感统训练应当充满游戏性和灵活性,教师能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进展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及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和进程,将教育目的和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充满趣味,独特创新的游戏帮助实现训练目的,以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