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儿童游戏干预指导案例(4月 李倩尔)
发布时间:2024-04-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倩尔

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

游戏主题:动作发展         班级:大三班           观察者:李倩尔  

 

观察时间:2024411 上午10:00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

观察对象:小文

【游戏实录一】

小文刚来到大三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游戏,小文和其他同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很担心小文无法融入教室,但在今天的益智游戏,魔方积木中,其他小朋友很乐意带小文进行游戏。玩着玩着,六六将脸埋进魔方积木盒中,说了句“我在洗脸”,天天也将脸埋了进去,脸磕到了积木,他做了个鬼脸。一开始,小文对游戏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但看到王六六玩的很开心,他也参与到游戏中,也做出了和他们一样的动作。

 

【分析思考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训练,小文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能和同伴进行友好相处,不再带有强烈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还带小文观察其他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活动,在观察的过程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小文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让小文自己进行挑选区域和伙伴进行游戏。

 

观察时间:2024411 上午1015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

观察对象:小吴

【游戏实录二】

天天在游戏中突然站了起来,小文也站了起来,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玩起了木头人游戏,天天说旁边的木头积木都是地雷,谁也不要踩到,踩到的人就会被炸飞。小文听懂了天天说的话,在垫子上蹦蹦跳跳,并一直拍手,表现的很兴奋。嘴里还说着“你被炸飞了”。

 

【分析思考二】

教师首先观察小文在哪些环境或游戏情境中比较感兴趣,然后创设小文喜欢参与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和结束后让小文多用语言交流。比如小文喜欢积木,教师开展“积木总动员”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抓住适当时机鼓励小文说话。当小文想要表达时,不论他的表达是否清楚,教师都要给予强化。教师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鼓励她,如一个微笑、拍拍肩膀或者竖起大拇指。但为了给小文更多的语言示范,教师主要运用语言的方式表扬小文。

 

观察时间:2023922 上午1030

观察地点:室内区域

观察对象:小吴

【观察实录三】

进行区域活动时间开始了小文选择了美工区的材料进行操作,他们都拿起了剪刀和彩纸。天天首先拿了一张浅绿色的卡纸,用剪刀剪出了一个波浪形的长条,然后她将剪好的长条贴在了白色卡纸上。小文则是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些小朋友,接着用剪刀把画好的小朋友剪下来贴到白色卡纸上。小文的小人贴好之后,看到天天剪的波浪形,一直盯着,拍起手来,露出了笑容。天天说:“你也剪一个”。小文拿起剪刀,没有动。教师及时的进行了介入“小文,你会剪波浪吗?”小文摇摇头。“那你需要帮助吗?”小文点点头。“你可以对小朋友说请你帮帮我好吗?”小文没说话,教师对小文进行了鼓励。小文终于开口:“可以帮我吗?”天天帮助小文成功剪出了波浪形。

 

分析思考三

正常幼儿应与特殊幼儿展开合作和互助。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合作活动,促进正常幼儿与特殊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意识,让正常幼儿带动特殊幼儿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平等原则有助于打破对特殊幼儿的歧视,促进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一起参与教育活动,从而在幼儿园创设友好和包容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到学习和游戏活动中。

 

【回应策略】

1.接纳和尊重

教师应接纳每个幼儿,无论他们的特殊需求如何,都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关心,用耐心与细心呵护幼儿成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正常幼儿尊重和接纳特殊幼儿,师幼双方共同创设友善和互助的学习环境。

2.肯定与鼓励

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鼓励他们发挥潜力,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取得成功。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特殊幼儿的肯定与鼓励,引导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一起在充满爱与包容的氛围中逐步获得进步与成长。通过遵守包容原则,特殊幼儿和正常幼儿可以共同学习和发展,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这既有助于促进特殊幼儿的全面发展,又能够培养正常幼儿的包容性和社交技能,进而创造一个多元、友善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通过实施融合教育,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包容、友善和公平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包容性,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做好准备。融合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爱心与责任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能力,还应加强同幼儿家长、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不断学习有关特殊幼儿教育的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0-2019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版权所有
    电话:0519-83388390  地址:常州市光华路,乾盛兰庭10幢  邮编:213000 苏ICP备13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