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理论学习记录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戏剧主题区域游戏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
推荐人 | 朱旻晨 | 学习时间 | 2024年7月 |
文献题目 | 教育戏剧打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新视野 | 文献来源 | 网络 |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当下幼儿教育提倡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题教育戏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是一种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实作化的培养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全新教育方式。较之幼儿传统游戏,教育戏剧的自主性更加强调兴趣、直接经验和自主学习方式;它的整合性,超越了教学活动单领域目标的局限,创新了游戏新模式;它的多元性教育功能,在游戏中提供给每个学习者全方位的学习成长机会。[2] 一、教育戏剧的自主性特点,拓展游戏新空间 幼儿玩游戏不但要自由自主,还要玩出深度和广度,这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教育戏剧让幼儿在教师引领下有计划、有目标地玩,把“管理权”还给了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并进行自我管理,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调整、创新,达到游戏的幸福和愉悦感。 1.灵活的角色扮演,激发幼儿创造潜能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传统的角色游戏,一人演一角,材料以物代物,情景以几个动作的假想浓缩替代。这样的游戏幼儿参与率低,创造动机也小。而教育戏剧则让所有孩子成为“角儿”,人物、材料、情景皆可由幼儿来扮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把自己的经验重新建构到虚构的游戏世界中,随兴之所至,自发、自主选择,不受外界约束,自己和游戏伙伴就是观众。在本质上,教育戏剧更能激发幼儿自发的动机和主动建构的潜能,满足幼儿的情感愉悦。 2.特定的意义背景,提升幼儿理解能力 教育戏剧游戏活动发生在一定的意义背景下,游戏的发展即兴而为,游戏的规则应势而建,整个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比如同样是扮演“爸爸”,在娃娃过家家游戏中,“爸爸”几乎都有固定的模式,外形和性格也是千篇一律。而戏剧游戏中的“爸爸”则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外形和性格都是个性化的,幼儿要从人物特点和场景特点去想象“爸爸”会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当幼儿遇到矛盾或问题时,特定的游戏背景会引导他们转换角度去思考和表现,比如“专家外衣”游戏,幼儿要以专业人物的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来发掘问题、解决困难、寻求解决方案,达成任务。通过集体的思辨与分享,能帮助幼儿开阔思路,了解不同的想法,最终达到自己新的理解。 3.愉悦的学习方式,助推幼儿自我成长 调动学习兴趣,是教育的上上策。教育戏剧表面上是游戏,没有提问、识记等传统教育手段带来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教育戏剧带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幼儿的情绪变得愉悦,主动自学能力就能调动起来。比如《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将与小猪的形象彻底颠覆,从大灰狼的角度重新阐述故事。教师先运用“情境再现”组织幼儿现场探案,再用“专家外衣”引导幼儿通过警察、侦探、法医等专业的知识、技能来分析案情,最后“模拟法庭”为三只小猪和大灰狼展开辩论。貌似在玩各类游戏,其实在分析理解故事、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引导幼儿不要圈于传统的观念,学习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事物,帮助幼儿转换立场,理解别人的想法,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自我学习和成长。 |